二
在当代,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观念。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批判已使人类将目光投入到一种更加健康完善的新的生态文明的文化运动中。新世纪的中国,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应用于自然科学生态文明中的绿色文化建设使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更高标准与要求。绿色生态理念引导社会,告诫人们,一切有意义的人的生存理想和精神宗教的最高境界都是为了求得人心的纯美富足健康和祥和自然宁静。近年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共建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中国美术界以各种有益的艺术方式、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参与到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要求的各种绿色生态文化建设中。比如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由国家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水利部、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同一条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等。这些重大展览是美术界以艺术形式主动投入到国家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引导生态文化建设持续发展生动的艺术实践尝试;另外还有按照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规划,以各种相关课题及行动对民间美术生态进行的整理、挖掘及归类研究;再次,少数艺术家以个体或团体行为参与的各类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的相关公益活动。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由官方或者民间个体参与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行为,只是从生态文化角度用艺术形式做的一系列直观的视觉艺术实践尝试。而从文化生态学角度以理论文本形式对中国美术特别是中国画学的文化生态审美系列研究目前能散见到的理论文本仅有《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导论》⑷。作为一种新兴学科,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文化生态学引导人们将考问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度关联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这种整体性的智慧思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其思考的核心与根本。由此可以说,将中国画艺术建立在纯碎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生态审美意义解读,是力求通过其对人的灵魂提升功能与效应,从而担当艺术责任意义,完成个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关系,同时,以文化生态思维方法,通过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对中国画本体全新阐释解读,使人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关照中国画艺术,进而探究当代中国画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当前美术界关于“建构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及评判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对中国画生存价值取向的深度担忧与生存意义的深切反思。笔者以为,随着绿色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与生态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艺术领域对作为民族文化经典标志的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审美阐释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中国画论及当代兴起的各种画理缺乏对中国画学的文化生态基因及整体生态环境的交叉研究,缺乏站在人类社会稳定和谐意义上对作为东方文化形象标识的中国画本体自然纯碎的文化生态深度战略意义诠释研究。因此,用文化生态审美思维,打破单纯的狭隘的中国画研究思路,将新兴学科与中国画本体研究交叉互融,强化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统领指导;通过对中国画文化生态身份界定、中国画沿革的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生态、画理与画史的文化生态、文化伦理生态、文化哲学美学生态、艺术审美创作生态、中国画学教学与教育文化生态、媒材与工具演化的文化生态、艺术展览与批评的文化生态、艺术市场的文化生态等文化生态链系列解读,形成一种当代东方文化视野下中国画艺术新的研究格局与发展态势,从而真正提升当代社会对中国画纯碎意义上的文化生存认知和中国画本体文化生态的发展指向确认。
三
由于中国画产生的特殊背景,其独特的文化哲学内涵、审美价值、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等将会赋予当代文化生态学以新的理论形态。艺术的历史不等于技术进步史,艺术无所谓先进性。体现在中国主体文化心理结构“天人合一”的特质以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智慧哲学保障了中国画艺术文化优势的延续,而中国画创作实践与审美欣赏中所反映出的养生品格是最能适合人类生存的精神标尺和审美愉悦体验。对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审美阐述与构想是将“文化寻根”作为本源,以对其本体进行前瞻回顾构思学术框架,试图引导学术界用自然生态思维智慧寻求中国画的最佳文化生存状态,进而提出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的中国画学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通过对其具有东方文化生态美学的调理,确保在中国主体文化上的健康生存和在全球文化相融中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