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气存高远、博大精深。以包罗万象的笔墨语言形式发展至今,而南京作为江苏绘画的重要发源地也必然诞生出了无数杰出的画家与艺术家,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南京的一位艺术家——韦晓斌,让我们共同领略他的书画艺术。
韦晓斌先生长期居住于南京江宁区陶吴镇,可以说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滋养了他对于山水画笔墨的理解。韦晓斌先生的山水画可以用“豪气”二字形容。观其作品,笔墨恣肆,用色饱满,构图奇巧,叱咤千里。韦晓斌先生擅作大幅长卷,偶也创作小幅精品,均气势夺人,潇洒万分。而他山水画豪放的笔墨语言的形成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是韦晓斌先生的双重身份,他不仅是以一个艺术家的执着去看待绘画,更是以一个大企业家的胸怀去投身绘画。于企业家而言,他作为一个大公司大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和经营,在为人处世上就必须建立起仁厚博大的胸襟,也正是长期在这样一种环境背景下造就了韦晓斌先生非凡的气局和法度。于艺术家而言,他在工作之后甚至不惜利用大量时间潜心研究绘画技法,也遍游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写生,将自我与自然融合,希望在绘画中找寻“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韦晓斌先生这样的一种艺术性情成就了他山水画大开大合、生动鲜活的笔墨魅力。
其次,韦晓斌先生山水画的“豪气”得益于他对传统经典的承袭与热爱。明代董其昌将画之分为南北宗,而韦晓斌先生画之路数不禁让人想起与五代时北派山水鼻祖荆浩颇有几分相像,意识到“山水之象,气势相生”,具有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势,最终拥有了“开图千里”的视觉观感。以其巨幛大幅《勇猛精进图》为例,整幅作品气势磅礴,水墨淋漓。画面中山势险峻交错回环,江上点点船帆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远处烟岚徐徐萦绕,尽现山河风光,不由令人拍案叫绝。再如《松风涧水图》,近处的松树与远处的瀑布形成对比,一静一动让画面产生美感,再以石青渲染山体,使整体结构更加饱满丰富,在构图上也是有开有合,气势撼人。
在与韦晓斌先生的采访中他曾说道:“中国画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从先秦时期开始发展至今已历经千余年。艺术于我而言早已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对于艺术的最终归宿便是将中国画发扬光大,希望透过我的作品可以传达出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的本原。我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存有“豪气”,最早也是因缘于宋画对我的影响,宋代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巅峰时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北宋初期便有李成和范宽两家,后又有郭熙,赵令穰等,而南宋又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为代表,使宋代山水画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我之所以对宋画如此痴迷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画家对山水画细腻工整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想要创作一幅大画是极其困难的事,需要画家付出很多精心的构思与考量,这对于我的山水画创作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其次是画家精到的笔墨技法,加之画面全景式构图的把控,曲折的山势配合细腻的皴法将自然山水波澜壮阔的景象一一尽显,可以想见画家绘画的初衷便不是“意似而已”而是“图真”,这也令我由衷地赞叹。再者是通过对于宋代山水引申出的宋代画论的理解与咀嚼让我对自己的绘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改变,如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沈括的《梦溪笔谈论画》、饶自然的《山水家法》等等皆谈到山水画气韵格法等问题,所以我认为画论对于画家的绘画风格而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纵观韦晓斌先生的山水画是豪迈壮阔的,他对于艺术的探索也是充满激情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定能在中国山水画领域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
韦晓斌,号江南子言
民革党员,教授
现任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长,研究员
中国书画院江苏分院副院长
汉风画院名誉院长
金陵印社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