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于源春|翰墨华章——当代中国画百家新媒体系列专题展

2020-12-15 16:45:36

 

展览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画伴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际艺术视野,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而推进的现代性变革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回溯四十年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价值延续与重塑是艺术家“现代性”追寻中的重要命题。显然,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对已然存在的关乎20世纪中国画的叙述模式与价值解释系统进行再认识,这构成了当代画坛的现实诉求。因此,在当代语境下,对四十年来当代中国画之图式语言和价值属性作一番梳理有其必要性。
本次展览,聚焦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格局,从人物、山水、水墨、花鸟及工笔等探索领域作为切入视角,关注于艺术家图像风格中所蕴含的当代文化精神。展览旨在透过艺术家及其风格迥异而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寻求理解中国画在当下的美术进程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作品,足以说明,中国画在当下多元化的表达中所获得的全新的话语空间;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今人关注古人的传统、当代的文化以及当代的生活,对今天中国画的革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次画展和推广活动将以3DVR和线上展览的方式呈现,通过大数据和云端技术,联合全国近百家线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展览相关内容,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造出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新浪艺术、艺术头条、腾讯艺术、今日头条等百余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覆盖面更广泛,影响力更持久,将成为永久在线的数字美术馆。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展标题字:龙瑞(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个人简介

徇烂之极富贵平淡——
记著名画家于源春的花鸟艺术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伟虹文
《宣和画谱》中论花鸟画的审美功能,有“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岂无补于世哉”之说。从黄家富贵到徐熙野逸,从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到徐渭的《杂花图》卷,或精丽艳逸,或墨彩华章,或绚烂之极,富贵平淡,或水墨淋漓,笔为心声。中国花鸟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延续千年底蕴深厚的民族瑰宝。
“笔墨当随时代”。近百年来,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画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花鸟画也发生了从“外”到“内”的转型,迎来了花鸟画发展的全新阶段。当代著名画家于源春的花鸟画创作便崛起于这个时期。他以雄强恣肆的笔墨,简约传神的造型,以传统为法,以自然为师,走出了传统,走进了现代,走进了自我的独特语言之中的转型,迎来了花鸟画发展的全新阶段,走进了自我的独特语言之中。
近读于源春的上百幅写意花鸟画新作,笔法雄健,气势纵横,墨色融洽,情趣盎然,工细严谨处精致入微,耐人回味;狂逸奔放处酣畅淋漓,动人心魄;精雕细刻处不凡逸笔草草,气势如虹中蕴藏着苦心经营。画家紧紧抓住生机蓬勃这一生命特点,着意捕捉花木繁茂,藤树缠绕,郁郁葱葱的繁荣景象背后所潜隐的生命活力,使作品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清新的时代气息。画家在情与景、形与法之间寻找互动的效果,使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和谐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昭显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与艺术才情。
于源春深受齐鲁文化的滋养,少时便由外祖父、著名画家、教育家冯凭先生启蒙绘事,大学期间又先后师承于希宁、姚治华、高冠华、娄师白、徐北汀、欧阳中石等当代名家,潜心传统,血战古人,使得画家具备了扎实的笔墨能力,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石。
几十年的笔墨耕耘,使得于源春的笔力用线成为绕指柔钢。秉承传统,骨法用笔,墨法多变,气韵生动,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他创作的《秋韵》中,用笔中锋为主,中侧结合,直与曲穿插有致,疏与密恰当处理,放与收灵活运用,刚与柔完美体现。笔之所至,见笔见形,水墨所及,浓淡相宜。“笔中要是有苍润,墨法应须入有无”。明代吴门大师沈周的艺术追求在于源春的艺术实践中达到契合。画家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对色彩的和谐运用达到了心手自如的境界。唐代张彦远认为“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近世之画,焕烂而求备”。于源春的作品极尽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枯湿,运用双勾设色与没骨、水墨相结合的体格,“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塑造出或浓墨重彩浑厚华美或水墨清润雅逸韵致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由点线墨色交相辉映的苍润、秀雅、沉雄、宏阔的意境,似真似幻,似经意似不经意,从有法到无法,从无法再到有法,水墨氤氲,气象万千,以一种浑然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开拓了花鸟画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古人云“笔无生活不灵,画无真情不神”。白居易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也曾感言“艺术就是感情”。无情无艺,于源春深谙此道。尽管身兼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画高研班、美术系导师等职,工作繁忙,但他从不放弃对艺术本真的孜孜追求,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广收博取,注重画外功的培养和修炼。他偏爱松之高洁、荷之不染、梅之清气、菊之不凋,以诗言志,以歌咏怀,以书写意,以画抒情。他画的荷花、荷叶、荷梗、荷草,前后呼应、左右揖让,画花精描细绘,着意设色,画叶重按轻提,层次分明,毫无寂寞之感,多生机灿然之趣。同时,他注重自身与自然的交融,真实感受与心灵幻化的和合。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融合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陆游有诗云“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学画亦是如此,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庄子所云““栩栩然之蝶”由三步曲而成,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黄宾虹先生讲“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要成为“栩栩然之蝶”,必须要走向生活,用我家笔墨吐我,“
胸中之块垒”。中国花鸟画历经千年的繁荣与衍变,如何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延续其固有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视觉经验和图式,如何为当代人贡献新的精神资源,是人们共同思考的课题。于源春的花鸟画作品,表明画家深谙传统的开放性与变革性,以一种气贯长虹的穿透力打通了传统,进而创造出了新的传统。在中央文化干校研习书画的时间中,京城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得画家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又有了长足的进展。在北京画展的成功举办,让人们从其苍、雄、秀、逸的作品特色中深刻感悟到了画家卓而不群的风格气度。泰戈尔说“如果鸟翼上携上了黄金,鸟儿就不能飞翔”,艺术永无止境。欧洲、澳洲、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的艺术交流、访问、探索之旅,使得画家能和自己崇拜的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对话,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信息。因此,我们深信,于源春一定会在新的艺术起点上卸下鸟翼上的黄金,飞向更高、更远的艺术天空。

作品欣赏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