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北京松涛书画院
承办单位
北京华艺翰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北京鸿兴书画院亮慕堂(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开 幕 式:2020年12月26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2020.12.26日至2020.12.30日
展览地点:桃源美术馆(北京•密云)
松涛,汉族,1963年出生于山东泰安,就读于南非西开普敦大学国际公法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任北京松涛书画院院长、中国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理事长。 其弱冠之年,受家父严教、翰墨熏陶,酷爱笔墨,日训夜习;少成即临颜、柳、赵、欧、蔡、黄、米、苏,二王及钟繇诸帖;狂草专习张旭、怀素。为求一点之精,摹尽三缸之水。立业之年,深习文学、历史、哲学、法学。及汉赋、晋文章、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章回小说。在碑、帖中汲取书法之精髓,在书法练习中理解、掌握文化之内涵。日积月累,逐渐融入了古人的书法之韵,文化之风。并在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回国二载,其对书法理论进行了更深的研讨,并在2016年的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分别发表了《颜真卿书法与大唐时代精神》与《欧阳询书法成就探析》,2018年在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中发表了《读史书 悟书法》等书法论文。
松涛先生书法卮言
文/古申贤山
一、法度森严 辉光弥漫
松涛先生书法,以楷书、行草著称,偶作篆、隶书,也属上乘之作。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临唐、宋诸家法书,自创出独树一帜的“松涛体”。因其功力深厚,故其“松涛体”书法,常人难于模仿。他的大字横幅《诗书传家》(134cmx52cm)、《五岳独尊》(134cmx52cm),上墙满壁生辉,以深蕴“颜筋、柳骨”且能“道法自然”“自成一家”誉之,是不为过也。
松涛先生的书法,是在书法史正脉上,形成个性化图像样态的。这个“正脉”,自先秦发端,经秦汉,初见系统化端倪;延至魏晋、唐宋、元明清,共树分条,多元一体,蔚为大观。于是可以说,松涛先生揽得住书法发展脉络的全局,提炼得出书法的真谛。所以,他能选得准于自己书法发展有益的典范研习,事半功倍,举重若轻。从松涛先生所书中堂《问刘十九》(135cmx45cm),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既蕴含了欧阳询的四面停匀、八边俱备,且于平正中见险绝的特征,也具备了颜真卿清雄开阔、大气磅礴,故于正大中见光明的特征。重要的是,松涛先生是立足柳公权汲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而融创、建构起自己的骨力劲健、端庄古雅、浩气周流的特征的。
松涛先生的书法,辉光弥漫,回藏提按,横鳞竖勒,法度森严,蕴有高难度技术含量。但他在书写时,并不炫技。因为他的技法,是“精意玄鉴”书理前提下形成的。唐代张怀瓘在《书断・文字论》中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松涛先生的书法,有这样的特征。所以欣赏者观照他的书法的那一瞬,即能被深深感动一一人们所感动的是,他的书法的气象、格调、神采、境界对心灵的撞击一一从他的横幅《海纳百川》(134cm52cm)、中堂《佛》(97cmx49cm)《观自在佛 闻无上法》(97cm32cmx2)等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成熟、稳定的书法风格中,有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与虔诚态度。所以,可以说他的独创中,其技术语言及精神境界,虽有诸多参照系,但内中承载的精神、思想、观念、情感,却是他根据现实文化需要提炼、升华出来的。
书法家风格的形成之路是漫长的。在书法上,松涛先生可以说是天纵之才,但他的书法取得今天的成果,主要还应是不懈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他能用他高超的书法技法让他的作品充满清新、刚健的精神,弥漫思想、观念、情感的光辉。所以他的书法,有向国家名片发展的趋势。这表明,他的种种努力,除了技法的锤炼之外,还应与他所崇尚的文化信仰与书家学者化的理想与追求是息息相关的。
二、二王正脉 体用双修
松涛先生的书法,是“允中”类型的。上述他的书法的“唯见神采”不是不要字形。从他的书法可以看出,他深谙蔡尚书(蔡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之理。所以,他才能够在自己的书法中,追求东晋卫铄《笔阵图》中所说的“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力丰筋者圣”。谨此而论,松涛先生的中堂(福》(179cmx96cm)、《寿》(176cm×96cm),《厚福呈高寿 大德惠子孙(176cmx46mx2)正是钟繇《笔法论》中所谓的“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具体显现。
这个“笔迹者,界也”中的“界”,就是字体的构架和形势,昔秦丞相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这个“骨”,是精神、思想之“骨”。从松涛先生的作品上,同样可以看出他是深谙此理的。在松涛先生的书法中,这个“骨”既是字的构架、形势与精神思想的统一体,也是时代精神与人文渊薮之统一的承载之物。于是,通过松涛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看到,他在书写时,不仅能做到用笔意象在心,结体成境在意,而且还能让他的书法达于“道”与“技”的统一。这就是松涛先生的“允中”。他的对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137cmx3cmx2)、《把酒诗看剑 焚香夜读书》(129cm×33cm2),横幅《念奴娇・赤壁怀古》(179cmx96cm)、《短歌行)(176cmx96cm)等作品,写得刚劲峻拔,但不失清和朗润;爽利洞达,但不失神奇精妙,显现出他的书法所特有的“允中”之美。
松涛先生的书法,极高明而道中庸。看松涛先生的书法,可以看出:他无疑已把书法的学习、欣赏,作为与先贤同行,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最佳方法。从他书写的对联《文字寿千载声名及四方》(136cm×3gcmx2)、《把酒诗看剑 焚香夜读书》(136cmx33cmx2)、《丹青多寿色 诗书集古香)(136cmx33cmx2)等作品,还可以看出:他无疑主张学习书法要襟怀高远、目光开阔,既要刻苦,又要讲究方法。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无疑能够清晰看到,他确实是把书法的书写当作与圣人同行的践习,他是在抄写经典文本时,陶冶着性情,变化着气质,涵养着自己的阳刚的浩然正气与升华着自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我们相信,若假以时日,不断努力,独树一帜的“松涛体”,是可以为后世百代楷模的。
概而言之,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如前所述,松涛书法初学二王,以后遍临唐宋诸家,而以临写柳公权最勤。所以,他的书法点画爽利挺拔,骨力遒劲,结体谨严刚正匀、衡端庄,有斩钉截铁之势,清新通神。这正是对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所说的:“柳少师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其理固然”的最佳的理解和把握与实践。所以,有鉴于此,松涛先生所书《满江红》(179cmx96cm)、《梦游天姥吟留别》(382cmx112cm),以及《咏菩提》(175cmx96cm)、《山行》(179cmx95cm)等作品,还显现出松涛先生书法的另一个重要义谛:即在书写实践中,他还遵循了欧阳询“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的遗训,这表明对他而言,书法乃是修心之学,是内圣之学,也是外王之学ー一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松先生的书法,因此而能陶染人心、矫正人心、升华人心。
简言之,松涛先生的书法,因能以深厚功力争雄。放到当代书法史之中,不仅能融入其中,且可列于前锋,故而,将他的书法放到古代书法史之中,又因有其鲜明时代特色,而能使书法的古典魅力闪烁出今代的光辉。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还具有“图像学”意义上的“图像”特征,能以符号的方式,标出他的人格修养和内在的精神风采——这是说,他的书法,字形虽在,但欣赏者在观看他的书法的刹那,能不见字形,唯见风骨、精神、意态和气象。瞬间能令欣赏者的思想和情感进入他的书法给出的文化境界,翱翔其间。
一言以蔽之,松涛先生的书法,体用双修,传承的是二王一系的正脉传统。故他作书,裏束用笔,笔法含蓄,方中蕴圆;故他的书法,沉稳见笔,八面出锋,妙能逢转必沉,故风墙阵马,六合呼应。行气、篇气,气息贯通;劲健峻拔中,显现出书卷气与庙堂气的高度统一。书法是世界范国内独一无二的美学形态显现,是一种由技术承载的法度与人品统一的具体显现、是人格风采与君子气象统一的具体显现。松涛先生的书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开宗立派,成为具有“谱系性属性”的书法的。
三、图像悦目怡情 气象敞亮光明
评论松涛先生的书法,无疑是一个愉快、严肃的话题。因为他的书法,既具有鲜明的文化理想、思想价值,又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与学术意义。当下,王羲之有两种神话:一个是崇王羲之文本,另一个是崇王羲之本文。松涛先生的意义,是他的技法“告诉”大家:不必拘泥于概念,书法的意象是两者兼顾的。
在松涛先生的书法中,点:如高峰之坠石;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似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似万钩之弩发;撇:似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要一笔三过如舞如蹈,这是中国书法的八诀之法,松涛先生运用得有序不紊、法度森严,疏密允当、变通自如,彼此顾盼、炉火纯青。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37cmx68cm)等等作品,不仅仅是写得端庄谨严,而且洒脱自由,整体图像里,蕴有高尚的精神气骨,悦目怡情,敞亮光明,具有校正时弊的力量。
松涛先生确实是懂得艺术图像“美之为美”的要义的。他的小字开张洒脱,大字整穆光明,这都表明他一方面下苦功,用心锤炼技法,另一方面,也对书法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究。他曾于(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和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的《学习时报》等刊物上,分别发表过《颜真卿书法与大唐时代精神》《欧阳询书法成就探析》《读史书悟书法》等理论文章。这使得他对中国书法中承载的哲学观念、文化思想,有了自己的特殊理解与把握。《老子》载:“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老子》云:“将欲全有,必反於无,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这些哲学命题,与北宋程颐提出的“体用一源”,是中国书法技法,如“藏头护尾”等技术语言的“本之者”,松涛先生的书法技法语言,对此是有明确标出显现的——在他的书法中,书法技法中内在的本原与表呈的现象之间,是有相涵互摄的统一关系的。
综上,程颐在《伊川易传》中,明确提出过“体用不二”的哲学宗旨。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用一源”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价值是“道”(或称“理”),指向的是“理气相摄,原始返终”。松涛先生的书法实践,本质上是“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理气相摄”而立得起人生的信仰,定得住文化的精神。这是松涛先生书法给予我们的极为重要的启迪。在这个意义上,探讨、研究松涛先生书法的价值,其实质,已经大于学习、欣赏松涛先生书法的意义了。
总之,谈书法,不谈技术、不谈情感、不谈文化、不谈哲学,不涉及群我,不立足图像谈符号,都不是谈书法。松涛先生是学者型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哲学的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是联结情感的纽带;在图像上,他的楷之界划空间,行草之圆通神变,于传统与创新,他都势、韵、意,筋、骨、肉,把握得极为精到高迈;所以,欣赏松涛先生的书法,既是高尚的文化体验,也是纯美的精神享受。他的书法,如大门庭里涵养出来的中规中矩的清雄、伟岸、俊爽的少年。骨体充悦,神形完备,理气上乘,骨峻、筋健、肉腴、血活,充满勃勃生机。
书法的五百年王者兴——有待于斯。
2018年10月6日写于北京
部分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