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铱迪
艺术人文学院大四在读
她最喜欢《醉翁亭记》的一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她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
看山看水就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临安
世俗的市井繁华与脱俗的文人意趣共存
静坐西湖边,同品宋画的一山一云
同赏西湖的一湖一汀
温柔却又坚毅的文人特质
诠释了她的气质
劳作上手 读书养心
在书斋里 品画为文
在书斋外 躬身问道
求证 实践 公益
生命的色彩
大概于此
主要经历
获奖经历:
专项课题研究及发表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抱琴洗桐图>与王士禛“遗民性”考证》发表于《滨州学院学报》2020年2月刊
◎《<西湖主><白秋练>合说二题》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0年3月刊
◎主持校级新苗项目“以鲁庵印泥为中心的近现代印泥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和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非遗传统书画印泥研究及推广”
书法实践经历:
◎入展山东省书协主办的“第二届山东省女书法家作品展”
◎入展山东省总工会主办的“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省职工书画摄影展”
◎山东省机电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书法大赛”一等奖
美术教育&志愿经历:
◎中国美术学院“美美讲堂”首届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在校生组第二名
◎中国美术学院“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荣誉:
2017-2018年度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2018—2019年度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班级获得夏鹏奖学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2020年度:
◎国家奖学金
发表论文内页
发表论文内页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在荆铱迪看来,学习之路就像一个“潘多拉盒子”,我们去学习、去尝试新的事物,很多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荆铱迪的书法学习。“老师们常说‘理论和实践要结合 ’,最初是为了辅助艺术理论的理解,后来发现我的一技之长可以成为服务社会的一种选择。”她说。正是她看似“意不在酒”的无心之举,在她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成为了她身上的无数细微光点组成的闪光点之一。书法,在她而言,既是阅读之余书斋里的养心之法,也是沟通社会实践与公益的一座桥梁。书法与她,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聆听书画鉴定家陈佩秋先生教诲
向篆刻家高式熊先生、印泥传承人李耘萍先生请教
篆刻与印泥的问题
她的书法作品入展了“第二届山东省女书法家作品展”等省展,获得多项书法荣誉奖励。山东省青年书协会员的身份对她的书法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与激励。她每年寒假都参加下乡公益活动,为父老乡亲们写春联、福字,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作品《莫忘高歌七言联》入选山东省女书法家展
利用寒假时间参加淄博市文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荆铱迪也积极投入到了社区的志愿活动当中。“我所在的社区,有三万多居民,志愿服务量大。我是2018年入党的新党员,理所应当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后来,感受到社区志愿者们无限的热情,义无反顾地加班加点,冒着寒风任劳任怨为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应该把一份荣光和赞美送给身边的‘守护神 ’,我撰写了‘不知疲倦人,居民守护神’书法作品送给在社区日夜操劳的人们。”
在疫情期间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淄博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是目前中国海军入列最先进的大型驱逐舰之一。为了加强海军文化建设,淄博市政府和军方在淄博市(淄博籍)范围征集一批反映淄博市地方文化和海军文化的书画作品。她积极响应,创作的楹联“报国当勇显军魂,以海图强扬国威”通过了遴选,和其他书法艺术家一样,作为淄博市政府双拥共建礼品捐赠给淄博舰,作品将长期在淄博舰陈列展示。
收藏证书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解
国美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社会志愿活动和机会,许许多多国美校友们在公益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志愿服务服务社会,也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我们以学生身份就可以体验社会角色。我们都是国家社会结构中平凡的一员,如果能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社会中传递的温情,彼此温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荆铱迪说,想把艺术史传递给孩子们是她很早就有的想法,在她看来,美术史不仅是严谨规范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成果,还可以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普及教育的形式。
获第一届儿童创意美术教育技能大赛在校生组第二名
最开始的契机就是她报名参加首届儿童美术教育技能大赛,这是将存在心里很久的一个想法转变成现实的一个机会。“当时备赛的时候就一直想有什么主题比较有意思,更能突出艺术与人文的特色呢?当时正好在读万木春老师译的瓦尔堡《桑德罗·波蒂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古物观念考》,其中文章中多次引用古希腊经典诗集——《荷马赞美诗集》来证明艺术家试图捕捉头发和衣饰转瞬即逝运动感的来源,这一点给我了一些启发,美术史与诗歌的组合是一个美妙的存在,我就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题参赛。”后来她就参加了艺术人文学院的志愿讲堂——艺术人文讲堂的志愿小队,又有了更多给孩子们讲课的机会。“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同于自己读书,需要去寻找合适的图片做解释,寻找更适合孩子们的材料,怎样表达给孩子们更清楚明白,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们相互学习。”
2019年暑假 艺术人文讲堂
“我小时候总是很苦恼自己似乎是一个跟不上潮流的人,总是比流行慢几拍,曾经也尝试过追赶流行,但后来发现,自己更适合传统风格。我很喜欢国美,这不仅完全符合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江南烟雨的憧憬,而最重要的,这是一个自由的天地,不论是流行还是复古。而周围的朋友和同学也对不同的爱好和追求有着相当的宽容度。我做我自己就可以,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和客观的认识。我对传统的事物总是有种特殊感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2020年秋季 艺术人文讲堂
“在2017年,我有幸观摩了央视科教频道为西泠印社荣誉副社长高式熊先生录制制作传统印泥的记录片现场,抱着一些好奇心,我对印泥有了一些格外的关注。”2018年荆铱迪担任校级新苗项目“以鲁庵印泥为中心的近现代印泥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负责人,参观考察了上海国宝鲁庵印泥传习所、上海石泉印泥厂、杭州西泠印泥传习基地、常州龙泉印泥厂等苏浙皖沪的印泥基地,拜访了十余位印泥传承人,她也尝试去制作印泥来感受印泥制作的流程。印泥作为文房第五宝,很多手艺人的技能是多元的。“徽州古艺印泥传承人汪春林是制墨出身,我们也实地感受了取松烟和制作墨锭的现场,龙泉印泥传承人缪德根先生是中医出身,和我们分享了中药药材是怎样在印泥中使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在对话中,她对印泥这门古老的技艺有了除了文献之外更多的感性认识。
荆铱迪在调制印泥
国美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跨专业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了解其他艺术门类的同学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可以做些什么。在艺术人文学院本院,很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讨论和展示。“有明确学习任务目的性很强的讨论往往很有效率,我在不同的课程有中与不同的组同学合作交流,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而不同年级之间也有很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学习和讨论。”
艺术理论和实践不分家,做艺术理论的人,需要关注艺术、关注艺术家和关注生活。荆铱迪说她的记性不太好,但她有自己的方式去看待读书,除了关心知识,她更关心书中的精华给生活和人生的启发和感悟。“拜访前辈也是如此,在短暂的见面时间中,他们除了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知识,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更是一种精神鼓励,让我们自己反思‘理想是什么?’‘艺术理想是什么?’‘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尾声“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不论是学习还是公益
都是荆铱迪生活的一部分
爱生活 爱美食 爱美景 爱运动
她以赤子之心来生活
多天真恬淡之趣
用美的眼睛来感受世界
湖光山色皆如画
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