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民:国内首创芦苇风光画
2021-02-04 19:19:10
《鸭绿江·华夏诗歌》月刊2020年12期《中国当代文艺名家书画作品展》隆重推介陈华民芦苇风光画)
陈华民艺术简历
陈华民,又名陈华明,1943年生,中国美协会员、辽宁省东港市美协名誉主席、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创作基地特聘画家、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北京神州书画院副院长、黄海画院院长、山东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全国第六届美展特邀评委。自幼酷爱绘画,涉猎多项画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热衷于山水画创作。作品参加过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美术大展和单向展,曾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鸭绿江》和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分众多媒体对其进行过重点报道。作品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受到收藏界的追捧,其中作品《江山多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1994年 作品《海之恋》参加东北地区联展,获优秀奖。
1995年 作品在俄罗斯、日本、韩国、西班牙参展。
1996年 作品《金色的路》参加全国“枫叶杯”书画展,获二等奖;获丹东市政府奖。
1997年 作品《浪滔滔》(组画),《十月春光》、《我家小院》等二十余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并全部被收藏。
1998年 丹东电视台为其拍摄专题片《黑土地》,同年获辽宁省政府文化奖。
1999年 中央电视台六套新闻节目播放画家介绍片段。获文化部群文司奖。
2000年 为建通公司创作巨幅山水画《鸭绿江之歌》,为新发公司创作巨幅山水画《大路通天》。
2001年 作品《扬帆远航》获“剑桥杯”书画大赛金奖。
2002年 出版山水写生画册及美术教科书两本。
2003年 参加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参加浙江宁波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4年 在茂名、湛江、海口、深圳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浙江山水画家笔会。
2006年 作品《绿色的梦》被韩国多媒体研究中心收藏,作品《啊,海岛》在韩国举办的多国美术大展中获二等奖。
2007 作品《夏》被中国驻日本大阪领事馆收藏。被北京中国书画院聘为画院画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聘为专职画家。
2008年 作品《江山多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9年 出版《名家画典•陈华民》首创芦苇风光画专集。
陈华民:国内首创芦苇风光画
陈华民先生擅绘以芦苇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重在表现家乡特有的自然风貌。经历多年的磨砺,终于自成一家,首创芦苇风光画。他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芦苇为创作核心的国画家,多年的探索使他对大自然的描绘已臻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笔下的茫茫芦荡赋予了博大的人文精神,成为记录时代脚步、弘时代精神的象征。
近年来,陈华民先生的作品受到美术理论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媒体也多次予以介绍。
陈华民先生芦苇风光画这一题材丰富了发展中的中国画,促使更多画家的思考和探索。
出版这一专集画册,旨在整理陈华民先生创作历程,更期待他的作品能推动当今中国画坛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向关注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方向发展,启发艺术创作的独创性和首创性。
中国文联出版社《名家画典》编缉部
心旷神怡芦荡中
——陈华民国画芦荡风景创作谈
李秀忠
半月前,我从省政协会议返回家里,见画案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大摞表现芦苇风光的国画力作,那些出人意料的大场面、大俯角、大气派的芦荡风景不只让人耳目一新、怦然心动,也让人深感惊叹和折服。这些别开生面的芦荡风景以一种异样的清新和海潮般的澎湃,鼓荡着我的情感,震慑着我的好奇之心。
我从小到大没见过大片芦苇荡,倒是近20年来因常去盘锦和内蒙草原,才对芦苇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湿地不容易接近,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远远地看着芦苇荡的苍茫、浩瀚并充溢着未知的野逸和神秘。
上述芦荡风景画是陈华民积数年努力探索、辛勤耕耘不辍创作的。他此前是辽宁地区很有才气和影响的年画家、国画山水画家。他为人忠诚、憨厚,在艺术创作上肯吃大苦、耐大劳,从不气馁或懈怠。
陈先生的家乡地处鸭绿江口和黄海交汇处,沿海拥有328平方公里,连绵不绝的肥沃滩涂,湿地润泽,横无际涯,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占踞着祖国黄海北岸最为富饶的海岸线,呵护和养育着世世代代东港人民休养生息,繁荣发展。
陈华民多少年来,面对着自己在年画和国画山水画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就,无数次地感到困惑和茫然。昔日,他作为一名东北地区的国画家,为了画好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山水画,曾多次走遍祖国名山大川,感悟自然,感悟人生。就在这数十年中,他越来越感到有一种情怀不能割舍,一种责任不能抛弃,且愈来愈强烈。
每当陈华民看到或想到家乡那苍茫浓郁、一望无际、优美劲健的芦荡雄姿,如云似雪、婆娑妩媚的芦花,还有那些深藏在芦荡中的亭台楼榭、车船人家、学校工厂,还有那些出没于森莽之间的雁鹊飞鸟等等。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梦想,一个在灵魂深处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决心日益成熟。
他以一个东北汉子的仗义之举,毅然决然地走出“天下山水是一家”“千人一面”的老路,踏上了春风拂面、芦花锦簇的新领域、新境界。
这一史诗般的决定,标志着陈华民从此走上了艰难探索、苦熬奋斗之路。这是一个画家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恩和回报,也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史对本土画家的认知和褒奖。
在陈华民潜心于芦荡风景创作的四五年间,人们以旁观者的焦急,惊异地发现:他并非是以休闲之心随意画几枝芦苇玩玩,籍以彰显自己些许的优雅或清高。事实是他对自己未来的设计起点很高,气魄很大,很是了得。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古今中国画坛上还不曾有过以芦苇荡为主体的主题性创作,并取得了很多历史成就的先例。
陈华民以此为己任,经常出没在大片苇塘、芦荡之中,在给于生态自然人文精神的庇护关怀的同时,写生创作,从中获得了许多真知灼见,并真正地了解认识了芦苇和芦苇荡的性格特征及其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表象的“喜怒哀乐”等等。在大自然的亲情怀抱中,面对碧波万顷的生机跃动,陈华民看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无限天地和广阔无限的发展前景。他以战略家的思考运筹帷幄,以先声夺人的“重拳动作”,画出了一大批芦苇荡巨制,在各类专业报刊上刊发开去,那气势和风度,令包括我在内的家乡的三老四少们感到由衷地自豪。
陈华民挟着自己洋洋大观的芦荡风景水墨画作,走南闯北,就像领兵打仗一样率真和痛快淋漓。
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对于陈华民来说,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放弃。老牛般扎实肯干的陈华民,具有很强的写实能力。眼前,他对家乡芦荡风景的认知和描绘,尽管已经取得了灼人的成绩,引起了业内专家的极大关注,但志在必得的陈华民,好戏还在后头。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辉煌,从这里已悄然起步,走向未来。
(本文作者系辽宁省美协原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美术评论家)
大气磅礴 文韵幽绵
——读陈华民先生芦苇风光画
薛永年
品读陈华民先生的芦苇风光画,我感受最深的是:既大气磅礴,又文韵幽绵。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品格,能够悄然契合,应当说是他秉赋气质与艺术素养的综合展露。
陈华民先生的芦苇风光画以意境取胜,处处现出心性的表达。画作率真,自然而无拙作的痕迹。我想他应是一个坦诚和率真的人,笔墨、颜色、线条皆为他心绪的表达,也很好地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我觉得他总是在画心中所见、所体悟的芦苇风光境界,每一笔墨都完美地表达了他人生沉淀和心路感悟的历程。既有芦苇笔墨率意体验和表达,又有人生阅历的厚积薄发。而他这种全新的绘画特点有着与传统绘画一脉相承的继承性,他“技进乎道”,由道而法,以中国画的笔墨运用去衔接传统之笔墨,用新材料、新技法去呈现芦苇风光的特征,在精神层面上追求中国的绘画精神。
陈华民以一个北方人的文化自觉和独特的视角,聚焦在“北国风光不入画”的无人问津的芦苇风光世界里。他以芦苇风光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陈华民独特的芦苇风光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艺术模式。
显而易见,这个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受惠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因此,陈华民也为中国芦苇风光画从传统到现代形态的转型进程中提供了一个鲜活而有说服力的案例,并开启了“冷文化”研究的先河,这就是陈华民芦苇风光画的意义所在。
精神笔墨是他芦苇风光画的一个鲜明特色。他较少用大笔勾画和用大块墨色渲染,而多用细笔中锋点擦皴染,精细中沉雄朴茂而又秀逸多姿。在构图章法上,他胸有成竹,率先安排,很少临阵发挥取偶然效果。整个画面的操作过程以“慢”为特色,在慢中求精,求力和美的表现。在性格上,画家历来有偏重于感性和偏重于理性的两种类型。陈华民无疑属于后者。他的画在清晰、明朗、整体的基调中渗进朦胧、虚幻的感觉和率意的笔墨情趣。这表明,他善于在偏重于理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巧妙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激情。
欣赏陈华民的芦苇风光画作,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画风雄秀朴茂,富有生活情趣,在表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基础上展现了沉厚质朴的艺术美。为了让笔墨语言在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陈华民在笔墨语言建构上做了富有成果的努力。芦苇是自然世界的歌者,是注重生活美和自然美的开掘着,其诸多的作品都表达着热爱芦苇风光的情怀,不论画的是恬静宁谧的田园景色,还是山野气象,都给人以亲切的审美感觉,其特别注重作品生活气息的感染力。也更是陈华民认真面对生活、面对自然、尊重心灵的结果。
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应当是艺术家灵魂的书写和人格的倾注,陈华民笔下的芦苇风光画,有一种直入人心的气质,透漏出葳蕤自生的神韵和洒脱豪迈的气度,焕发出悠扬、优雅的生机勃勃的气息。博得了书画界、收藏界专家的一致赞誉。陈华民先生的作品,将气象、笔墨、境界三者完美结合,将水墨中色与点线面融为一体,运笔抑扬顿挫,快慢疾徐,于轻松明快间霸气挥洒;用墨上注意浓淡相宜,干湿相辅,于苍润的画面中透出酣畅淋漓的水墨豪情。他在实中求虚,注意虚实结合和虚实相生,以综合的皴法结合水墨,以雄浑简练的写实技巧画出芦苇风光的大气磅礴,于绕指柔之间,却有力拔千钧之势,简练的写实技巧画出芦苇风光的大气磅礴,那种雄健的力感和奔腾的美感,营造的开阔、深远、豁达、洒脱境界,令人耳目一新。
《芦乡鹤鸣》《快乐归》《芦花傲芦乡》《水上家园》等等画作,笔墨精妙、神韵清朗、姿态非凡、线条透明剔透、用笔连勾带染、皴抹明法秀润,含蓄于洒脱并存。在那扑面而来的芦苇气息中,我们分明领略了中国文人历来所追求的艺术境界,陈华民秉承“与自然为伍,用我家之法”的艺术感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境界。
他在构图、题材、立意上力新求变,通过自成一派的中国芦苇风光画艺术表现风格,自如地在师法自然中体察宇宙万物,洞察生命气象,写出天地真气。
他充分调动自我情思,在体察万物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表现手法上冲破常规,冲、写、泼、拓,将水墨特性和宣纸的渗化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造就一派自然天成,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文韵幽绵的山水境界。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之。
纵观陈华民以芦苇风光为主题的作品,在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基础上,又将形式和技法重新进行了大胆的革命,在处理纸张与笔墨的关系上日臻完美。从技法的追求,题材的选择,意境、气韵的表现,陈华民先生都匠心独运,令人称叹!
他以一种“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使得自己的艺术达到了无可复制、出神入化的境界!
(薛永年: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全国大展评审组委会理论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