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献礼建党百年 耗时五年 郑新雨打造的“古道新梦“百米长卷问世

2021-05-26 16:51:25

 他,在中国美术界名声大噪;


他,曾是七、八、九十年代30年间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

他,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五联画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他,创作的作品《逝去的红叶》被辽宁美术馆收藏,并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载入中国美术史;

他,2015年5月曾受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邀请到日本参加画展;

他,曾是加拿大一百多年来第一位为阿尔伯塔省省长绘制肖像画的华人画家,成为政府官员肖象画家,被誉为华人之光;

他,多个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他,曾得到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先生的高评并题词曰:“妙笔”;

他,曾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

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加拿大国际艺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画院职业画家、旅加华人,知名画家 一一郑新雨。
 
【联合国新媒体久安电视·中国讯】日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记者慕名拜访了创作巨幅长卷《古道新梦》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艺术大家郑新雨先生。身临其境聆听和赏析他历时五年,精心打磨、深情创作的献礼建党100周年的百米长卷一一《古道新梦》。
 
郑新雨先生,是位年逾古稀的一名职业画家,他风骨独特,冲破丹青陈规;他身涉险境,求索艺术心源;他妙笔生花,展示炎黄风采。他始终秉承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担当,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创作出《驼峰》、《伐木人》、《银雾》《顺山倒》、《牧归》、《一支古老的歌》、《在这片树林里》、《鄂温克男人》、《鄂温克女人》、《逝去的红叶》、《蒙古少女》、《归》、《牧女》等一大批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从而获得辽宁省政府十年创作优秀成果大奖,并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上千件。其中《丰收歌舞》、《逝去的红叶》、《鄂温克的男人》、《鄂温克的女人》、《风雪鸣驼图》、《迁场》、《神笛》、《东北抗日联军》组画,不仅屡夺国内外大奖,还被中国美术馆及其它美术馆收藏。作品曾在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展览。1995年至2013年先后在加拿大埃德蒙顿、温哥华、卡尔加里、美国休斯顿、洛杉矶等地举办16次个人画展和联展。
 
面对呈现在记者面前《古道新梦》这一巨幅力作,郑新雨先生告诉记者,“他用五年时间创作的中国彩墨画是160米的长卷,以《古道新梦》为主要内容,展现的是古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交相辉映的主题。长卷“包含26幅作品,由“天边的驼铃”、“开拓的足迹”、“远方的来客”、“岁月的故事”、“港城的传奇”五个部分组成。”作品精心刻画了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沙漠驼队、波斯风情、港城营口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域的故事,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血脉相连、交相辉映的宏大主题,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时代画卷。”
 
每一部作品都有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冲击着他的灵魂。源于什么样的思考,历时五年创作了《古道新梦》这样一幅令人心灵震撼的巨幅长卷?
 
 
 
艺术存在于生活,只有深入观察生活, 才能创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如何展现于画卷之上,这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前瞻的美术理念,更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世界,超越时空,纵横古今,才能气势恢弘。而这一切付诸于画卷之上时,他需要一个能够承贯古今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来展现作品的内涵和延伸。
 
此时,骆驼走进了郑新雨先生的视野。骆驼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千百年来伴随人类走到今天的忠诚伙伴。而古代丝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都体现了人类和平共处、砥砺前行的精神,这与骆驼的忠诚、负重、不辱使命的精神极为相似。把一古一今两条经济文化通道的价值,用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研究,将起到较好的展示与传播作用。
 
心怀对艺术的敬畏和梦想,从构思到体验,郑新雨先生将家乡营口为创作基地,以《古道新梦》为创作主线,以“艺缘、情缘、乡缘”为艺术纽带,开始创作总长度为160米的《古道新梦》长卷。作品的时间跨度,从汉朝到当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用中国长卷彩墨形式绘制而出。
 
2017年,郑新雨先生开启了他《古道新梦》艺术创作的体验之旅。他首先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市,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沙漠,有成群的骆驼,这是他寻找创作素材的根源。在牧民家里,听着牧驼人讲述着人类与骆驼之间的故事,这让郑新雨了解了很多骆驼生活习性和常识。春夏之交正是骆驼褪毛季节,样子十分难看,而这一切在郑新雨先生看来,能够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骆驼的四时变化,更能体现艺术的真实性。
 
从草原深处出来,郑新雨先生继续沿着丝路前行,从内蒙赤峰——克斯克腾旗——翁牛特旗——达来诺尔湖草原深处出来,继续沿着丝路前行,先后来到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北承德;再由承德前往山西平鲁——陕西榆林——甘肃张液——嘉峪关——敦煌——新疆阿克苏——喀什等地体验并创作,为期百余天,横跨12个省行走20多个城市,独特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风土人情,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异国风情,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以及他灵感的激发之地。
 
一路上,郑新雨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循着古人开山凿路的足迹,触摸着几千年前的历史,感受着古人智慧,才有他今天的创作成果,横空出世。正如郑新雨先生所说:“《古道新梦》,是用中国长卷彩墨形式绘制而成。在创作中,不仅要注重人的内心表现,更要注重画面描绘的肌体与空间形成关系的处理,展示独到的个人见解,形成自己新的绘画语言。”
 
回想起那难忘的百余天的生活体验,郑新雨先生略显激动,他告诉记者,“在百余天的考察体验中,经历的太多,感触太深,受教太大。特别是走近大西北,来到山西,置身气势壮阔、辉煌灿烂的永乐宫壁画前,感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驻足在甘肃千年敦煌壁画前,更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并被它们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中国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在他看来,艺术无国界,并由此发愿,通过自己的画笔,以“一带一路”为主线,以壁画艺术为参照,以民族特色为灵魂,让中国绘画艺术走出国门,漂洋过海,最后走向世界。

在历经五年之后,终于实现了他心中的夙愿,完成了他倾心创作的巨幅长卷《古道新梦》。他从艺术家独有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迸发的勃勃生机,体现了郑新雨从艺60多年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华夏儿女的责任担当。

《古道新梦》共分三组画面:第一组通过沙漠的沙尘暴、草原的白毛风,体现生活的困苦,表现坚韧的品格和人类对生活的渴望;第二组以对比的手法呈现不同的场景。左边是张骞凿空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及成吉思汗远征等历史典故,右边是草原蒙古族、维吾尔族牧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变迁;第三组重点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丝绸之路,体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地球村的美好愿景。”

正如国内美术界多位专家评价郑新雨先生的力作《古道新梦》所言:“郑新雨先生用高度概括的造型和减色的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他所专属的视觉艺术体系,极具实验性地探讨绘画语言的各种可能。他以跨越东西方审美的巨大艺术魅力,用卓绝的艺术才华,使《古道新梦》画面既呈现出优雅的东方韵致,又展示出壮丽的西方意象,充分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崔晓柏对《古道新梦》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郑新雨先生作为辽宁画院资深画家,耗费5年时间创作的《古道新梦》长卷画,宏幅巨制,令人震撼,让人深深感受到一位年愈古稀的中国画家的家国情怀。大漠黄沙,长河落日,驼铃古道,从悠悠古丝绸之路出发,穿越历史,到新时代“一带一路”蓝图规划,160米巨幅长卷《古道新梦》选取富有高度代表性的历史横截面,用精湛的彩墨画绘画技艺,创作和展现了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交相辉映的宏大场景。”

营口市鲅鱼圈文化馆馆长白明奎先生,在最新出版的《古道新梦》画册作跋中是这样评价的。他说:“《古道新梦》用中国长卷彩墨形式绘制而成。不仅注重人的内心表现,更注重画面的肌体与空间形成关系的处理上,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形成郑新雨先生新的绘画语言。使中国的绘画更具国际性,是中国绘画和世界艺术的有机融合。这叫做:盛名已久不言功,唯寄痴怀书案中,彤管每生新境界,不流俗世与人同。”

营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瑞祥先生,在出版的《古道新梦》画册的结语中,更是对郑新雨先生的巨幅长卷《古道新梦》给予了称赞和诠释。他说:“长卷用中国画的形式体现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血脉相连、交相辉映的宏大主题,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时代画卷,体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地球村的美好愿景。在这一幅幅的画作中,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是探索与文明的碰撞,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华夏文明,表现了人类共生共融的美丽画卷。画卷跨越时空的距离,穿越历史的长河,撩开古老"丝绸之路"的面纱。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杰出艺术家自觉承担起引领时代审美的历史使命,推出为时代立传的扛鼎之作。郑新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宏大历史格局的画家,他把壮阔历史视野和民族情感相融合,用东方审美进行国际化的宏大叙事,构成了他绘画作品的豪壮风貌与超拔境界。从构思,到完成,倾注着一位融汇中西画艺的古稀画家五年的心血,展现着画家独特的艺术感悟。以长卷绘新梦,挥妙笔寄真情,用这幅恢宏长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添彩,创造出不负时代召唤的独特人文价值。”

郑新雨先生的巨幅长卷《古道新梦》,作为献礼建党百年之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在未来的计划中,拟将在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并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让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古道存遗梦,新途奏华章,这就是它在中华艺术上的真实写照!
 
采访结束后,记者袁艳女士与画家郑新雨先生在他的画作前合影

【郑新雨个人简介】


郑新雨,1947年生于吉林市, 1955 年就读于大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现东北路小学),1968 年毕业于辽宁艺术学校美术专业。 1969 到1977年在盖县文化馆工作,1977年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教,1980 年调入辽宁省毛泽东思想宣传馆(辽宁画院)工作至 2007年退休。曾任中国国家书画院、辽宁画院职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书画院辽宁分院副院长、北京清风书画院副院长、加拿大国际艺术家协会主席。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