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生踏上手艺之路,便是听从母亲的安排,初中过后,就开始学习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极富盛名,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想要学好这门手艺自然也是需要花费极大的心力。
从磨刀到铲底,每个过程的学习,都是一个思路和手感的磨合,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不投入专注力,就无法完成作品。
李九生就这样,在师父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下,开始木雕事业。
他去过东北,给林场职工传授雕刻技术;也去过广州,做工艺品雕刻。
广州大多是工厂,更追求相同的设计,做相同的雕琢,所以更多的是积累李九生的基本功,而非创意。对创作的渴望,让李九生再次寻求改变。
2000年,李九生找到机会来苏州工作。
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完成一个文房笔筒。
娴熟的技艺,让李九生立马可以上手,但是对艺术创作的渴望,让他沉下心阅读很多的文人书籍,揣摩其中的意境,终于让他头一次做文房,就展现了不错的创作理念,作品充满“文气”。
为了进一步突出这种中国传统的“文人气息”,李九生不仅从题材上下功夫,雕刻手法上也不断斟酌,提升自我。
最终通过干净利落的刀法,出表达出了自己作品中:文人内心远离尘世的高雅、与志同道合之人相谈甚欢的愉悦之感。
应诗而做的第一个作品得到了老板的认可,那段揣摩学习的过程就变得尤为珍贵,也更坚定了李九生不断钻研的信念。
渐渐的,李九生手上的木雕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承载了他想法与情感的艺术作品,他终于在苏州实现了创作之梦。
他也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雕刻,赋予作品温度,吸引那些意趣相投的收藏者。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支撑着李九生走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时期,也将陪着他不断前行,追求更精湛的技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