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陶庐(建华)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
荆溪印社社员
作品入选:《中国艺术投资行情》(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紫砂》(创办号)《中国名砚》(湖南出版社)《美术报》、《宜兴美术》、《新艺刊》、《艺苑》、《当代紫砂新作赏析》、《文艺家与企业家》、《美术中国》、《清凉风》、《中国紫砂陶》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卢建华曾是木工出身,匠心独运。1993年起进入宜兴紫砂厂,起初创作文房,尤擅舞文弄墨、金石篆刻,称得上是一位地道的文人;后接触紫砂,替谭泉海大师制作瓶器八年有余,如今独树一帜,在丁蜀紫砂界自成一派,所创之文房砂器别具一格,意境奇趣。
卢陶庐,是其艺名,也是斋号,寓意与陶的不解之缘,更有“茅庐三顾”之对紫砂艺术的态度与追求。
卢陶庐领悟传统书画灵韵而寄于砂器,平日闲暇,好游山玩水、水墨写生,实则意将山水自然之中的逸趣灵气融入自己的紫砂器中。其代表作品《竹戏》、《岁月有痕》、《佛手》(福寿)等,乃花器之典范,基于传统却打破传统,独特有趣,饱含艺术魅力。
是机缘巧合,亦是技艺始然,2002年的某一天,一代紫砂陶刻大师谭泉海先生的两个女儿不请自来,登门拜访了卢陶庐的工作室,经过连续三天的交流,谭泉海便亲自点名要求卢陶庐替他的瓶器打型制坯,两人一合作便是八年,成了忘年交。
期间,他们合制了很多经典作品,如全国只有6件的《钟鼎文描金月润双耳瓶》、在德国莱比锡获得金奖的刻了白居易《琵琶行》的百寿瓶等等。
于紫砂创作,谭泉海大师自有觉悟:技法乃其次,重要的是人品修养。卢陶庐视他为榜样,鞭策自我,吸纳学识,丰富技术的同时,亦拓宽了创作思路。八载春秋,受益匪浅。
卢陶庐心无旁骛,他制壶,所第一追求绝非功名利益,而是完完全全的展现自我:眼到手到,将所见表现出来,且应由心而生。
“做紫砂壶,应该是去创作,而非继承。有些人一直在做传统壶,却无新意,另有些人会在传统壶上乱改而破坏了它的型。好的匠人应该是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在传统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
透过展示柜,卢陶庐注视着自己的作品,眼中不见浮华。
他崇尚充满文人气息的砂器,力图将每一把紫砂壶都创造成拥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凡尘俗世,又是做艺术,能够不理睬外界弦索笙歌,一心扑在创作中的紫砂匠人并不多,卢陶庐恰在其中。
夏雨冬雪,春华秋实,卢陶庐文雅却个性十足,作品不入俗流,是个多元化的紫砂艺人,他在内心向往并追逐着一场属于他自己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