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当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寒夫纪念苏轼《寓庙堂与生民之间》隆重发布

2021-09-03 23:22:22

 寒夫纪念苏轼《寓庙堂与生民之间》


及《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隆重发布

主编|幽梦静美
 
寒夫名言

苏轼,从科场走向黑暗无望之官场,本由英宗钦定为大宋治世干臣,却因其后几位昏君与佞臣奸宄沆瀣一气而终生被贬于四野! 

然而,自首任凤翔直至由儋州去汝州途中仙逝之四十余载,其所到之处皆与民同甘共苦,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兼济天下。纵使被贬至走投无路,其仍以家国为累卵,匡天下为己任。于是,千古以来天下人民则曰:“昏君不可常尊,然,苏公可以长敬!”由此可见:心系天下者虽是方官亦堪得天下,无德无能者即是昏王烂帝亦然人间垃圾! 

此等人间垃圾,史上还少末?                       

—— 寒 夫
【寒夫艺术简介】


【】寒 夫:姓孙,学名孙勇,乳名庆国,字乐天、子夫、赤壁山人等。1965年湖北黄州浠水兰溪出生,后迁徙祖籍黄州陶店。两岁由家父引领习书,后学古诗词及国画。十余岁便通读《诗经》《离骚》及《唐宋八大家》等;十六岁完成第一篇哲学论文《关于〈共产党宣言〉》。
【】1982—1989年在鄂东创办“现代时装巡教”以扩大山区就业。
【】2000年6月18日于深圳博物馆隆重举办“寒夫书画艺术作品展”。
【】2003年金秋由中国人民友好协会、团中央等八家单位于北京台基厂友协珍藏馆共同主办“寒夫艺术成果报告展”。
【】2007年《滁州 三秀》荣获“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征文金奖。
【】2008年书、画作品荣获“迎奥运”金奖。
【】2010年美学巨著《寒夫艺术论丛》于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暨学术成果研讨会。
【】2013年哲学巨著《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史诗部分与理论部分)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举办首发座谈会暨寒夫思想、学术成果研讨会。
【】2015年文学巨著《寒夫赋黄州》(多体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
【】2018年5月5日由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展”于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
【】2019年暮春《寒夫长篇古典诗词·组诗》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并荣获一等奖。
【】2019年金秋与南雄市委共同推出多体裁文集《寒夫赋南雄•春天的约会》隆重首发。此作乃作者第二部由国家级出版社线装书局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
【】此外,寒夫诗、词、赋名篇等,被全国多处人文景区勒碑及摩崖石刻。其书画作品由国际多国政要及文化机构广为收藏。书法方面,他开创了中国文字以来“行意甲骨文”之独特体貌;其绘画注重人文画的山水、花鸟与人物多重美学内涵的完美融合;其文学以“兼济天下”为使命。并于诗、词、歌、赋、论、评、哲、书、画等领域卓有成就,且于世独立。

【按语】

    2021(辛丑)年8月24 日,乃绝代词圣、文学家、艺术理论家、书画家、北宋文坛巨擘苏轼(1037—1101)诞辰984周年祭日,谪居黄州941年。为纪念这座人类的文化珠峰,并应邀黄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约稿,笔者以论文《寓庙堂与生民之间》及长篇律诗《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专题,忝作隆重纪念与切切追思!
《寓庙堂与生民之间》以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借助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之楚国危局及朝中“小人”祸乱朝野以引出绝代文化巨人——心系天下且忠君爱民的苏轼出场。首章论述了苏轼胸怀“家天下(将天下当做家庭那样进行治理)”之大和意识,深刻阐述了这位伟人满腹“兼济天下”“致君尧舜上,但是风俗淳”之洪大胸怀及远大抱负;并塑造其“位卑未敢忘忧国”誓死与“小人”作斗争的古君子之风形象和为民请愿之大仁大德形象。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导致“小人”腐政、堕政及乱政之原因进行了批判和总结。第二章,深刻阐述这位伟人大道精诚——以至真至纯之心践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大学至上——用至尊之心将“学以致用”之为挥发到现实世界中去以求造福天民;大爱与民——以厚德载物之举关乎天下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微言大义——每每践行在伟大的社会实践里都富含者深刻的人类存系之道;微行洪绪——常常敬言或源自一线深刻的现实主张都关乎家国大业之兴衰;微举久安——其对朝廷或对民间所阐发的观点都涉及到国民的长治久安。第三章,深刻阐述了这位伟人关于国家理政、天下行政、地方执政、百姓谢政之关键(核心)是“用人”;同时,全面阐述了“人清则政清,人腐则政腐”之科学规律。并举例大量史料说明了认识这一规律的科学性与紧迫性。第四章,阐述了人类和谐之根本出路。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德政:以德行高尚的人进行政务。二,创建良好的家庭文化引领氛围:以引领个体生命深受家教熏陶而后沁透整体的社会。三,努力提高人与社会的文化感知力:以认清对人类的不可替代性。四,提升全民监督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保障制度:以期上层建筑恪守廉洁奉公、公于天下;仁德兴政,政通人和之大和局面。尤于结尾,笔者“攻于文道”,巧妙地将苏公治世、治乱、治国之大美情怀与马克思毛泽东主义浑然一体,使世人认识“苏东坡精神世界”提升到了空前的思想高度。这便是研究、发现、传播、践行苏轼文化内涵之终极旨意。

作品遵循古人“兴、比、赋”之艺术再现形式及“事、理、道”的为文之道,艺术的将苏公伟大的一生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剖析与解读。全文以马克思主义学说原理作为“尺度”,对人类现象进行了深彻地发掘与扫描:不仅富有担当地对现实世界进行观照、研究与总结,尚以兼济天下之“笔力”对万恶的封建统治和迂腐的享乐观念予以毫不留情的臧否及彻底批判!使这位伟大的寓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书画家等功能于一身的天纵之才精湛地活跃然纸上。故,苏公的一生,乃匍匐行进的一生、时刻在路上的一生、播撒甘露的一生、悬壶济世的一生、匡扶天下的一生、荣光盖世的一生——极其雄强而伟大的一生!此作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惊世骇俗;鞭辟入里,振聋发聩。且首尾呼应,文以森然。

鉴于苏公乃绝代词圣,伟大的诗人,故,此次纪念尚以长律《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作为契合之作,以慰藉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苏轼在天之灵!基于版面所限,《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遂以“无释”(未加注释)版发布,待日后出版时即附祥注。

《寓庙堂与生民之间》关键语:治世 治乱 治国 研究 传播 践行
 
图为 古籍原始版 苏轼坐像
 
图为 作者每每还乡都在苏公像前拜谒
【正文】

世人皆以为文人者,天之逍遥山水之间者也。非也!非也!何以言乎? 

战国末期辞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有诗回答;诗曰: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余虽好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1】!

这两处节选是说,为探索普天下劳苦大众存系之道,屈子竟一路饱受磨难;……他较多的是因为生民而哀哀落泪,甚而至于被贬归田。此——岂乃“文人者,天之逍遥山水之间者也”乎?更有甚者,绝代词圣、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北宋文坛巨擘天纵通才苏轼遭舛谪居我桑梓黄州四年有四月,其不仅以“两赋一词一寒帖【2】”让东鄂大地富含着圣灵的光影,尚因其铮铮家国民愿而使这里近千年来的人民每每了了于心灵拯救!

君 子 小 人 之 怀
俗界有君子小人之分,何况政坛、文人乎?自至圣孔子倡导“文必有用”及韩子主张“文以载道”【3】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坛,自始至终乃君子小人之共存系也。这里的所谓小人,则攻心于道听途说、顺须拍马、卿卿我我或苟且偷安以不厌其烦之惑而乐于其中也;所谓君子,则铁肩担道义、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抑或为万世开太平而兼济天下也者!禧佑六(1061)年八月,苏轼以“虚三等”(实为一等)功名人生首度上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签判。兹此,开启其壮心不已——家国抱负之君子学范与使命担当!然而,其到任不久,便与上司陈希亮轫以摩擦起来。三年的凤翔任上,苏轼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便捷的疏通工作方式、立竿见影的护民措施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之大和意识——无非令其上司看在眼里,恨在心中。 
原本,廿六岁的苏轼,充满着信心,胸次大志,放目天下且亹亹【5】一展为国效劳、为民施政、为君尽忠、为任上建树仁德之洪愿;此曰:大者乃为皇上办差,小则乃励志建功立业;此——何错之有?可是,俗界小人与政界小人,其属性皆乃小人,仅仅是界别相异罢了!作为上司的陈希亮,不以苏轼干才施政为荣,反因其骤获“贤良”美誉而嫉恨;遂以叵测加治、大权高压、肆意倒植【6】,其目的不让下级超越自己,动辄反制“开路先锋”,最终以各种名义挟制苏轼不得进取——像他那样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接着是假借各种名义阻塞言路,假以淫威(权势)打击和报复:宁可眼看以大智大慧迫使敌人退敌,但出于妒忌而要人为渎职功亏一篑;宁愿目睹山洪将难民决堤千里也要扼杀力挽狂澜之才而至于暗自庆幸善罢甘休。其结果,生民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工作失去了重心、施政在忤逆着圣道、庙堂建筑与劳苦大众在恶意为敌、从宫里发出的“惜民如子”之声被屡屡化为泡影!这——便是苏轼三年凤翔任上所彻悟的“君子小人之怀”的迥然差异。可叹的是,此案例不仅是发生在千年前的陕西凤翔,尚染就率土四野,甚至于当下!斯是在朝为官,何以同室操戈?夫为皇权所托,何以齮龁【7】相加以至于殃及百姓?虽则苏轼饱受陈之欺君罔上、打击“先锋”者之苦,然仍持重其君子之本:上不负君望,下不负百姓;尽管其渐知官场若战场,可不曾亵渎那“位卑未敢忘忧国【8】”之使命!但,一路又总摆脱不了佞顽群小之盘算。
元丰二(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此时,王安石已退隐江宁,朝中佞臣更是有恃无恐;他们不断将“变法”与“反变法”之党争推向了时局的政治中心,还肆无忌惮地以“包藏祸心”及“谤讪先帝”为名将其掐向“乌台诗案【9】”之黑暗深处!在北宋监察御史的“乌台”狱中受审时,苏轼指着心目昏聩的何正臣、李定、张藻及舒亶等新党爪牙大声责问,其曰:
我苏轼一介清官,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黎庶百姓,惟尔等不可也!尔等——你们,上对朝廷欺君罔上,作恶多端;下对黎民百姓一手遮天,见死不救,诳上欺下。尔等何正臣,攻心钻营、陷害忠良,不体恤皇恩,不效国力,……有何德何能在朝为官?尔等李定,好一个开口“书生”之朝中败类,你口口声声我苏轼“书生竟敢谤讪先帝”。实话告诉你,我的诗文从皇上到天下儿童都在诵读,而你除了假借“乌台”泯灭人性外尚有何用?你死去的父母都想不到你为其丁忧一天,尔等鼠辈算得上是何等畜生?……还有你们这些为虎作伥之大宋蠹虫,……我苏某人就是地下做鬼都比尔等鼠辈风流一百倍!一万倍!我所上任的地区,不论是天灾,或是人祸,我都敢立于国家和生民之苦同他们一起同甘共苦——救灾赈难。我的所作所为不仅得到了皇上的屡屡嘉赏,尚有那些受益之难民作证。我这个“苏贤良”的美誉不是你我想要就能得到的专属名词,此乃天下百姓所赐!……我知道,正是天下百姓如此公平地对待我苏某人,所以,你们这帮狗东西才至于这样疯狂作恶——对我苏轼害得要死,怕得要命;因为你们以为我的大仁大德深刻地镜鉴你们叵心之测之怵目刿心。难道不是么?……还要我继续为你们罗列罪行的末?



然而,这些狼心狗肺的蛇蝎蠹吏,他们非但以此为辱,反以为荣地绞尽脑汁向皇上邀功,还向苏轼变本加厉地进行侮辱与加害。监察御史皂吏舒亶又根据《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10】上奏弹劾称: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惟有如轼也。盖陛发钱(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的触物即是,应口所言无一不在讥谤为主。
 
图为 东坡立屐图 国画 寒夫
 
图为 古籍原始版 国画 苏轼创作
 
图为 苏东坡造像 国画 寒夫
论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宇宙思想巨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三大原理的第二条;理曰:

相互渗透之规律【11】。

亦即,这帮赤裸裸大打出手的新党党羽,他们最恨的是苏轼回朝任职——以占据他们的有利空间,使他们既远离了皇上及党羽帮凶,那样就易于失去皇上的宠见;又唯恐丧失平台阵地而无法捞到政治资本向他们各自的黄粱美梦渗透其罪恶之能量。他们最忧虑的是苏轼靠近陛下——以中断皇上与他们间的侥幸之缘,因为苏轼“致君尧舜上,但是风俗淳【12】”之大和心愿早被英宗神宗看在眼里,悦于心中。虽则这些昏君不知如何到达或如何解读苏轼这一洪愿,然,从他们混沌之人性及肤浅之天性至少能获悉苏轼竟为何人!于是,这些弁髦群小【13】又何以不加紧备战乎?况且,自王安石退隐后,那些曾经受过“旧党”睥睨【14】之投机主义分子,没有哪一个不巴望这天的到来。同时,“新法”以来,一批由王安石奖掖的罪恶亲信几乎无人成为仁臣,他们悉数化为了鸡鸣狗盗之徒或几近人间垃圾(关于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举这在我即将出版的哲学巨著《自然维新论》里以新人类“自然观视觉”将对此进行重新审视与批判:因为改革首先必须强调用人,用人对路,将“维新思变,行之广大;思而无邪,施以致远。”否则,用人失察将事与愿违,举步维艰;豺狼当道,物欲横流)。当然,作为英宗时代遴选的大宋脊梁苏轼之所以“黄钟”被“毁弃”,其主要原因,是神宗以后的几个昏君无道,心目蒙昧,意识麻木,精神昏聩,利令智昏却又大权在握,自己酒池肉林,钟鸣食鼎,动辄歌妓宝马不夜天,后宫粉黛两三千以至于是非不辨,恶人猖獗!于是,朝野便染成了一池浑水,人世间曶曶也因怨声载道而愤愤不知所终。否则,史上的亡国亡朝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清·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5】。”然而,这些昏君烂帝是如此作为的呢?他们所怀揣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6】。”自古迄今,正是这些昏君嚚臣之封建观念未泯、贪腐意识不改,所以,才招致忠君爱民之臣、大厦肱股之梁等屡遭恶舛,甚而至于惨遭杀戮,身首异处!归根结底,乃殙王与乱臣贼子间盘根交错之利益链始终在左右着历史航向;殊不知,揭竿而起,改朝换代,烽火连天的坟场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更可笑的是,每每遭遇此般凄怆,人们总是因朝复一朝、代复一代的“潮变”而太息;却少有彻悟者就“前车之鉴”或“前人之事,后事之师”而进行国事反省。可不是末?这——便是因为上层建筑之腐朽堕落与昏聩无能而招致天下在失去理性后的“相互渗透”里所呈现的现实反映。否则,历朝历代的政坛小人何以如此猖獗乎?
君子小人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然而,作为天纵之才的苏轼,其深谙烽火连天将至于天下百姓何等程度的生灵涂炭;于是,他无论在哪里上任,首先要做的是“问百姓生计何苦”,“察田地仓廪何忧”;而后是劘谏【17】君上如何爱惜子民以求九牧之以晏清,天下之以和谐!其所阅历的几个殙王,尽管同那些作恶多端的嚚臣沆瀣一气,但仍坚信——苏轼终生施政当无疑于庙堂与生民之间也欤!我以为,君子爱人不投回报,圣哲救世不惧苦难;真理所向振山河,大道天下何畏险?大凡心缘此理,苏轼不仅敢大话皇上犯言直谏,尚敢遇事单刀直入,且在《晁错论》【18】里,其便这般厜㕒【19】于天下也;轼曰: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意思是说,天下太平,无缘无故挑起大难的开头,我当能挑起它,我要能收拾它,然后才有言辞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临头,却想假借理由避开它,让别人来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祸患必然集中在我的身上。由此可见,苏轼从现实爱民,到庙堂忠君以及在理论上镌以雄文弘道,此乃古往今来之帝王将相所不敢当也者!恁么,其何以就得不到殙王之眷顾乎?……

爱 民 立 国 之 本

熙宁七(1074)年,三十七岁的苏轼,刚刚结束杭州任期赶赴密州(今山东诸城)上任知州。巧合的是,苍天庶几总是在同这位天纵之才开玩笑:一到任就遇上一场史无前例的蝗灾来袭。此突如其来之灾祸,不仅给“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迎头痛击,更给灾难深重的匪患不绝、久旱生烟之痛以雪上加霜!他将自己、家人以及侍从生活费降至最低标准;同时,加紧上奏——以建议朝廷立即减免此地秋后税赋!最终他和衙门只得以斋戒糊口以尽最大能量普度众生耳!古训曰:“车到山前必有路。”或“天无绝人之路”。自然,此“路”当由天赋独绝者开创是也。多年来的嚚臣奸宄之患都未曾钝挫这位旷世通才之救世利刃,何况此等蝗灾,又奈何得了大智大慧之苏轼?经调查与分析,他深谙蝗虫喜光亮;遂令部下及众百姓每晚以柴薪升光之法将浩如烟海的蝗虫几天内引埋在了深沟里——并将其化为肥料。莫大的蝗灾,在心系苍生且足智多谋的苏轼把控下,就此“息事宁人”耶!他知道《尚书·太甲(中)》曰:

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逭【20】。
鉴于密州匪盗猖獗,大可比蝗灾难得多。于是,他便和司僚们共商榷、同戡乱:以正规军缉拿匪贼,但敌方有“砍头不怕死之勇”;以荡平匪冦窝巢达到铲除匪患,然又知敌方攻于铁骑及游弋作战。这便迫使苏轼使出“擒贼先擒王”之方法——以宽仁、奖赏、除根相济,最终收拾了盘踞在密州久已的疢疴【21】之难。接着,不期而遇的久旱无雨又在严峻地考验着这位轶伦【22】之威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曰【23】:“吉人自有天象。”此言似乎对苏轼专设而定。当人们急不可待地向他祈求天公降雨时,他禗禗【24】地回答大家;轼曰:

鉴于大家重托,我便死马当活马医吧!至于老天爷降不降雨,我仅尽一厢情愿,以示我绵薄之力耳!但愿天公速降甘霖缓解我密州父老乡亲危难之极矣!
须臾,人们如同潮水般的围在了苏轼设坛向天祈雨的四周。他

这样大破天机地一手指着天空大声喝道;轼曰:

老天爷!你听着!我菰芦【25】万户,元元【26】海众,已被久旱无雨迫使他们走投无路,生死不堪!我苏轼现率众向你祈降甘霖,望你开恩,以拯救这里的刍荛生黎【27】!你听着!若你迟迟不降甘霖,我就率众百姓向制约你的天帝告状。因为,你这老天爷辜负了天下生民之托;届时,我就和这里的难民向天帝诉说你枉掌天宫不作为——我们一起请求天帝给你治罪!你听见了末?!请你老天爷快快降雨!我苏轼——代表这里苦难的苍生再次向你求雨了!!!……
蓦然间,不出一个钟,整个密州先是由海边刮来了凉爽的海潮气息,接着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最后,人们从滂沱的雨布里来回用水桶等为屋子里的水器盛满这苏公祈福的甘霖!
人们获悉这千年源自苏轼山东诸城的大美奇闻,迄今仍在世间颂祇【28】。无论是天意,还是自然契合,或全然子虚乌有,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苏轼急民之所急,怜民之所怜,此非无天性及无民心者所具也!诚然,苏轼大放厉言之举以讨罚“老天爷”,其果真是在威迫“老天爷”的末?非也!非也!这是假借“老天爷”之载体时渐在向天下那些丧失民心、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见死不救、贪官蠹吏之流所发出的极其庄严而又富于战斗力的声讨檄文!

尔馨,不必再细论苏公于熙宁九(1076)年改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不久,因朝廷无人特派其出任徐州知州——此地可谓“属地黄河流下滩,十祚洪涝九回湮。”之绝炼肱骨之域;委实其功绩卓著,遂遭满朝奸宄嚚臣所谄。亦不论其再度主政杭州而令那里的贪官蠹吏深感恐惧却甚得那里黎民切切怀恋!更不必说其于我桑梓黄州自食其力以辟荒地东坡耕躬之余而镌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哲境况味;不言其伊昔以“秧马”改善故国庶民膂力强度;不谓其以菩萨心肠一扫那时“重男轻女”而活埋弃置女婴之千古恶俗;不读其《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休将白发唱黄鸡【29】。”等哲言屡屡洗涤我心灵深处因怐瞀时染之放浪形骸;更不序其四载有余为黄州及天下仁人志士留下的数百篇(首)文学作品如何充斥千百年来世人人文与自然心灵;仅单从其为这块东鄂热土所馈赠的“两赋一词一寒帖”就足以令古往今来在此为官者汗颜不得!一,其以廉洁奉公为天下的方官建树了“官”乃为民所“仆”之道;二,其以政德为桥梁筑起官民一心同甘共苦长治久安之大和社会局面;三,其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忠君爱民以蕲四海洪绪汤汤不息,并为警醒古今君王与位极人臣者举起了靶向、朝野官吏树立了旗帜,为天下庶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然,苏公的于世独立、兼济天下——令朝野那些心怀叵测、动摇江山根本之万恶不赦的罪官为之一振的还是其生命最后一站的儋州任上。

绍圣四(1097)年,朝廷鉴于高太后作古,“新党”与“元祐党”之争日趋白热化。那些跳蚤、蟑螂似的佞臣奸宄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报复大计:先是要解决苏轼“一贬再贬”远离朝廷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在小皇上面前以“不得人心”之“莫须有”罪将其贬在海外的琼州——儋县(儋州)。可惜!那万恶的章惇、蔡京、王岩叟之流此时穷尽一切伎俩以达到“元祐党人不根除心不快”而罢休。但他们这般源自纯小(恶)人毒敝之见哪能想到苏公因宦居儋州竟成就其生之大义也!在此黎汉共处的海外异域,其实现了生平最为惬意之政治主张:其一,他首先让黎汉两族和谐一家亲以图率土边域共民族大业;其二,在近乎蛮荒大地他实现了让这里的百姓“耕者有其田,居之有其屋。”之初步休戚与共之社会常态化;其三,他劝耕黎汉两族农人以善驯耕牛之以取代人力耦犁耕作大大降低了人们膂力消耗最终分享耕牛造福人类之“巧干”福履;其四,他“榉木为器,窬淈为井【30】”亟需解决百姓因饮水环境恶劣而导致生息繁衍质量低下以提高人口幸福指数;其五,他谪居儋州后就对儿子苏过榷定:必须竭尽全力根除这里人的封建迷信必取科学文明之法使他们与生灵及大自然化为和谐一体;其六,他以奖掖之法提升地区人民破除传统陋习以科学至上之审美观大大提高修路开渠发展农业长治久安存系大计之重要性与紧迫性;其七,他以自身多年“尝百草”之胃觉经验及健康感知使不远几百里外的病人受益其中草药治疾之康复保障;其八,他以莫大的担当意识与使命感为这里的人民办起了乡土学堂以“庙堂”之为使人们迅速走上了通过文化知识构筑心灵自觉以加速本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仅三年的全面社会实践,不仅为此地首次晋升为“乡贡”声誉,更重要的是此举令四周地区积极效仿——无不因科学文化濡染世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头等大事以正大的专业知识为人民铺平了通往践行修身、立命、齐家及平天下之唯一途径。儋州(含海南一带)迄今仍保留着完好的“苏池”“苏湖”“苏山”“东坡田”“东坡地”“东坡帽”“东坡肉”“东坡街”“东坡井”“东坡村”“东坡路”“东坡书院”等与“苏东坡”三字相关的欣欣遗存。当地人及海外游客从“东坡书院”正殿中的苏轼、苏过及黎子云塑像处无不洞悉这是一幅“胜战者”的祥和图!尚且,院的正前面,矗立着因常年鲜花簇拥着的《东坡立屐图》巨幅铜像。不啻如此,因得益苏公的精神濡染,这里的人民日渐崇尚文明、地域民风向来醲醴醇厚【31】,无论何时何地论及苏公,人们总是发自心愿而心向往之;得其文乳之滋养,使这里成为了“全国诗词之乡”;受其词章诗风之蕴藉,兹市谓为“中国楹联之乡”;益其仁德禀性之瀹洎,此地定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缘以柔翰之沁透羽化,此地被谓为“中国书法之乡”等诸多文化美誉。

人们从“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32】。”之倾吐里,堪知苏公那寄望天下兆黎安贫乐道、和谐共处之爱民夙愿。作为亚圣孟子后的第一位大儒的苏轼,无论在庙堂的帝君身边,还是在与斗筲相处的底层过往,他从来胸次“致君尧舜上,但是风俗淳。”之崇高神往与践行;这在古老的中国和进入现代文明之当下,非苏公所无有也!同样,他留给海南儋州之历史遗存及后世财富,乃历代昏君烂帝亦无可施及也!

强 国 育 人 之 鉴
在胸次大道精诚、大学至上、大爱与民及微言大义、微行洪绪和微举久安的苏子精神世界【33】,另一个振聋发聩之举便是他对家国“人才战略”之空前关注。然而,时运又总是异常地不垂青其超度之才;就连那时慈眉善目、文坛领袖并堪为绝代文圣的欧阳修为英宗神宗推荐的大宋“执牛耳”者之人物的苏轼往往都不被上述这两个无德无道的昏君引起大宋“人才战略”之觉醒,想必,这两个以及其后的昏君烂帝——他们谁知此乃罪莫大焉?要想处理好国政,却又不知爱惜人才、不懂经营人才、因人而用、知人善任,恁么,这些心怀皇权的傀儡烂王终日除了酒池肉林、钟鸣食鼎【34】外尚有何作为呢?难怪乎,王安石的一篇《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吓得迄今近千年的政坛仍无第二篇骇文鹊起。为何?大因为无王安石之志——以免触动那腐朽堕落——由昏君烂帝统治的皇权根本!

熙宁四(1071)年初,神宗就国家用人及科举制等重要课题与宰相王安石等人商榷。爰,王安石持己见曰:



记不必强,诵不必博,略通于文辞。而又尝学诗赋,则为之进士,……
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虫篆书之学,以此进至公卿;才之可以为卿者,困于无补之学,而以此绌死于岩野,盖十八九矣。


 
王安石是说,应更改贡举法,并要罢废“明经”等科,以后考试也应免去诗赋类的形式,更以“经文策论”为主,并以通经之文采者为合格也。还应在众“经”中废除春秋礼仪,当设立新科“明法”也;考试还增设“律令、刑同大义”等科目,以待天下不能应试进士之士子也。但,神宗并非以然!遂招苏轼及两制、两省,待制以上的官员并御史、三司、三馆等群官合议。

然而,苏轼曰: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苏公是说,要精通善任人才之规律,首先要掌握这“人”的道德本性;要明理这“人才”之科学方法,其关键是这“人”是否实事求是地为天下立心、替生民立命之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神宗立即应允苏公之论堪为“用人之道”哉。攸,望其上奏;苏公以《议学校贡举状》【35】为奏耳。苏公主旨为:士之标准不在于论“经”言“策”,而在于是否科学地将“经要”与“策之内涵”结合与时局充分地应用到现实世界以达到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否则,即是书生念经,纸上谈兵——何足论哉?同时,取士必得其德行与文章两端耳!即观“德行”可鉴其家国意识、民生观念、底层情慉、荣辱心与使命感;品其“文章”当知其修身、立命、齐家、平天下等精神(思想)律动。即深彻而又富于哲性之文,则示其具有超常之理性思维意识,其人不仅堪为治世、治乱,尚能治国和治军——毛泽东、孙武、吕尚、周武王、刘彻、李世民等便是;文而不力且随波逐流者,则示其胸无大志、不存韬略、人云亦云,既无主见,亦无担当,此人就是将其绑在皇位上亦注定是个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吴王(夫差)、楚怀王(熊槐)、清天王(洪秀全)等是也;文于流敝、浮如尘埃、华而不实,虽洋洋万言,却自始至终不知为文“事、理、道”漪奥赜【36】为何物——诸如此类盖匪正果也者!

是年,神宗对曰:

苏卿家,今恕你无罪,但讲无妨:……大宋将如何推进?

轼曰:

依下臣之见,大宋改革在即,……先改革弊政,即从根本上铲除阻止大宋前行的黑色土壤;而后是用人;是样,我大宋方可徐立徐行——渐行渐远矣。
不过,那皇权袈裟的神宗怎听得进此等“战略性”极强的规劝呢?当他问及苏公这样需要多久方可改造好眼下之时局而闻其曰:“少则20年,多则50年,或更长”时便恼羞成怒地回曰“那不行!我等不了!”当然,神宗这一不识理数之举断然乃史上倒行逆施之缩影:其既不是史上第一个,亦非史上最后一个。由此可得出一个坚不可摧之结论——人类轰轰前行固然期盼一位崇道尚法的开明之君,但护佑巨轮远航的自然得益一批忠君爱民——苏公似的国之重器才行;因为人才决定人世间伦理质量之高低、把握人类洪绪福履之好坏、执政能力之优劣、治世治乱之平衡力、治国之远大目标及治军之以长治久安等重大因素。难道不是末?
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在钓鱼台“请君下山”刚走出山口曰:“太师!我请你入朝为军师已走出800余步了,你可……?”“……既然你已走出了800余步之崎岖山径,我当还你800余年的太平盛世也欤!”于是便有了800多年的大周和境。《传》【37】:“尧帝与皋陶共事时,大法官皋陶三次要求判决几个犯人死刑以儆效尤。然而,尧帝再三还曰:‘多一些宽仁以感化罪人知过改矣。’”这便有了后来口口相传尧帝乃上古圣君之首也。大周成王时期姬旦(周公)每逢因公前来问政者便总是礼贤下士且恭敬与听闻来者关于行政、国事、军务及民情领域之劘谏与主张;即使沐浴也要握发回应来者上谏,抑或就餐遇来人敬谏都要吐出饭菜以重视这位难得一遇的忠良之鉴;此便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成语之远播。不啻如此,尚因其巨像之治,方得大周及人类史上首次赢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太平盛世。唐·韩愈822年春,受命只身前往雪地首领王庭凑镇州大营。夜间,其对敌方将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首领加以“君上亲人,爱将不得。”之大和心境最终令其(王)与朝廷握手言和。诚然,韩愈被满朝忧虑的“一人雪夜平镇州”之险居然以原定70万禁军对抗镇州30万叛军的一场血腥杀戮终因韩愈大仁大义之文化沁透而化为兵不血刃:此举既免去了近100万同胞的无辜受死,又为朝廷保留了大批精军以抵御外敌。故,苏公曰:
 
是年,神宗对曰: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38】?

当自然有其为文之道哉!同样,1092年,57岁的苏轼,应高太后擢升兵部尚书并上任领禁军攻打西夏国以收回西域失地。其扬鞭策马且韬略至上——不费一兵一卒仅短短几天便使西夏与宋军达成互不侵犯之约(此举虽源自影视演绎,然,类推其现实作战,亦匪逊色)。尔尔如此,皆关乎“人才”与“国家命运”乃直接划等号之首要性(长期以来,只是那些昏君烂帝醉心于“皇权与享乐”而无心理政作为罢了)!因此,我于纪念马克思诞辰196周年《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首发式暨学术成果研讨会》(赠刊)尾声向国家和社会作过儆言;言曰:

愿天下太平,当关键在于用人;这“人”一定是天下人之“父母”;善任者当为天下执政,这“执政”者一定能与民同乐;鸿才者当为国立心,这“立心”者一定能为苍生立命;圣德者当为民族敬言,这“敬言”者必为天地传道;尚圣者当为国民孝忠,这“孝忠”者必为国施事;作为者当为四海职守,这“职守”者一定得使天下人修其德义也【39】。

在论及人在社会中的核心价值时,毛泽东这样说过;他说:

在战斗力中人是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战争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由此可见,苏公之“人才”观与毛泽东“人力”观乃如出一辙也。
 
图为     作者在郏县“三苏纪念馆”拜谒时留影
 
图为 作者在眉山“三苏祠”拜谒时留影
 
图为 作者故土黄州“赤壁公园”中的苏公塑像
 
图为 作者在开封府拜谒苏公在铜像前留影
 
图为 作者在惠州西湖拜谒“东坡碑林”时留影
 
图为 东坡木屐图 国画 寒夫
人 类 和 谐 之 根

一言以蔽之,人的心坏了,其正大追求便开始向邪恶方向倾斜;一个家庭丧失了文化道统,这个家庭就囿于在没有灵魂的世界里含混残生;当国家的上层建筑被浸泡在封建意识迷信观念且倒行逆施之浑浊气息里,恁么,这个国家距离覆亡之日遽指日可待!相反,廿一岁的苏轼早被定为北宋政坛巨擘,只是因为昏君烂王与奸宄在作祟,爰,让这位天纵之才的荦荦干臣舛遭隳弃,以至于使大宋在其预言的26年后宣告覆亡!又鉴于苏老泉(苏洵)及程夫人幼教适从加之其子子瞻(苏轼)及子由(苏辙)禀赋使然,遂苏家庶几享有占据“唐宋八大家”半壁江山之美誉!上世纪末,世界人类评比后世纪一千年“十位世界名人”中国惟苏轼名列其中。这一切一切在说明了什么?其努力在验证伟大的古圣先贤如亚圣孟子“修身,齐家,平天下”之传统教化与之“诸子百家”“秦骚汉赋”“经史子集”“五经四书”“唐诗宋词”及“唐宋八大家”等博厚之文化引领,方使华厦薪火代代相传、救世圣哲层出不穷矣。设若,不是这一代代巅峰人物与大道学说之以支撑华厦精神殿堂之剡剡耸立,请问,这个民族何有行进规律可言?何有金匮玉律可循?何有人类科学发展秩序可谈?何论天下大同与人类盛世可蕲乎【40】?……
与此同时,我们又何以不以史为鉴——回望五千年来因信仰消减、道德沦丧、人伦浑浊以至于日渐上演那些不该上演之人间悲剧乎?可不是末?夏启缔造的夏朝何以祥和,可毁于夏桀与喜妺之手;商汤打下了盛世的商代邦土,却毁于(帝辛)纣王媾和妲己之乐;周幽王(姬宫湦)因醉心于褒姒及“戏烽火”之间而导致大周东迁使二王(文王、武王)缔造的大好江山改弦更张;周赧王(姬延)因平庸无能至死在悔悟“予何以欠下了天下庶民之债耶?”周景王(姬贵)因昏聩不识老子大道治世之益而使其三子(姬朝、姬猛、姬匄)在朝廷上大打出手以至于杀得满城腥风血雨;秦二世胡亥因是非不辨致使14年的秦帝国大厦瞬间坍塌;汉献帝(刘协)因懦弱迂腐而成为了曹魏天下之玩物;汉愍帝(司马邺)因年幼无知而让群臣在长安大街面对敌方扶着囚车在交国印时哭得肝肠寸断;楚霸王(项羽)因颟顸众叛亲离而成为了部下(汉王刘邦)之牺牲品;董卓因悖虣【41】人伦而被“干儿”吕布活活刺死;曹操及其末帝曹睿因攻于伎俩且仁德丧尽而被司马家族夺取了天下;隋炀帝(杨广)因倒行逆施而被下人宇文化及缢死;唐末帝李柷因傀儡听政而令大唐走向“五代十国”之发轫;宋末帝昏君钦宗(赵桓)因袭其父无德无能不仁不义偏信谗言而生“靖康之耻”竟死无葬身之地;明崇祯帝(朱由检)因以谗言是瞽而将自己缢于景山树上;清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因利令智昏忤逆天道而将大好的“革命大计”胎死腹中。诸如此类,仅说明一个问题:昏君可使家国覆亡,明君当使国家复兴;回眸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是也!这——便是苏公时渐注重的“人的德行”“人的文化”“人的知人标准”所直接导致国家兴衰之紧迫性、重要性与科学性。
当然,就世俗者以及时刻意欲贪图享乐者而言,我此等要求及标准,固然算得上是曲高和寡也者!但,我们虽不可庶几毛泽东与苏轼,可史上仍有那些由贫贱而走向人类正大殿堂之仁人志士乎?譬如,舜,深受其父(瞽叟)及异母弟象之害,然,因其心灵高洁,目光远大,彗悟超群,后来不仅以怨报德,还成就了上古“四圣”之一之旷世美谈。越·勾践,因战败赴吴国作为人质,不仅亲尝吴王夫差之粪便,还眼看爱姬雅鱼饱受异国使者百般蹂躏仍强压内心巨愤,最终以卧薪尝胆之志在战国后期的版图上抹去了吴国之存在。我的始祖战国末期孙膑,虽被魏王军师庞涓重刑加害,然而,其不仅以超度之兵术令自己虎口脱险,尚成为了千古以来继其祖父孙武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兵家、军事家及文学家。史称“沛公”的刘邦,虽出身于卑贱的区区亭长,但终其一生与民同乐,惟苦寔怀,乾乾【42】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终成大汉开国君王。明·朱元璋乃一介布衣僧人,因壮怀激烈甘苦收拾旧山河,破烽火连天之举,终创大明王朝。汉·左思因生相丑陋,其幼年被父母多次弃置与野外,加之文场恶意排挤,可经其几十年奋勉不息、亹亹不舍,最终成为了大汉杰出的辞赋家、古代开“咏史诗”之绝代鼻祖。汉·蔡琰(文姬)在乱世百折不回过后,终因天性达学、敏于机智,遂蹚就了史上“悲愤诗”之先河,并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女星!等等如此,这些发自心源之巨变,它们为我们人类的岪岪衍进得出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第三大原理(亦是最后一大原理),理曰:



否定之否定之规律。
这就是说,人的修性、情怀、爱憎、追求及成败得失等,其始终跻身于主体与客体——即个人与社会环境之中因客观变化而变化。以此类推,亦即当人的正大追求及合理欲望得不到基本满足(保障)或无法到达目标时,恁么,这时的个体生命将由被压抑而产生出一种神奇的能量——非凡之能量。于是,此种“能量”便化为热情、爱恋、冲动、冲刺、激烈、奋楫、砥砺以及视死如归、赴汤蹈火。正是这种能量之多元化,人性之突围便实现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大飞越;具体地说,缘于社会及客观现实“否定”了人的存在意愿及其合理诉求,那么,在上述“三观”“大飞越”过后,这一切可喜之努力便又“否定”了源自现实世界本身的非理性及非人性!然而,如何从纵深处规避和解决这一“非理性”存在及“非人性”障碍呢?这就必须回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第一原理方可得以解决;理曰: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之规律。
虽则,此乃抽象之哲学语境,不过,结合上述“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相对应解读就不难了:其放在现实世界具体地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被残酷的现实世界所“否定”(摧残),其根本原因,不是个体的人在整体的现实社会中缺乏信仰、丧失斗志、践踏人伦或个个颓废堕落以至于一文不值,而是——而是因为上层建筑首先丧失了大局观念和引领能力,接着是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腐朽堕落,最后让忠君爱民之护国重器谪至天涯,使大好的黄钟舛遭毁弃而闻瓦釜雷鸣;以秕糠奸宄捣鼓于朝野而取代国之杗梁;让贪官蠹吏四下横征暴敛,纵九牧路砌劳之哀骨而不顾——攸朝野放怫大锅熬粥一般——令本有秩序的天下和境熬成了无形无状的一锅烂粥!自然,此种治国无能之“量”,在一定的时间里迅速“转化为质”;久而久之,那些秕糠烂王及嚚臣佞宄朝复一朝、代复一代所搅拌的一池浑水,就这样将国家引向了覆亡;而那恶臭之“质”就此“转化为量”之飞跃了——于是,天下就这样被“量”化成了人间地狱!

于是,苏公便蕲许“改革在即,当徐立徐行;方可渐行渐远矣。”毛泽东便举起屠刀治国;他说:
 
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是积重难返了啊!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走了哟!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的脑袋!


因此,苏公愤然立于国家存亡之道而“兼济天下”,绝非之于北宋前后,乃是儆醒人类之以永恒;其爱民如子与毛泽东终生廉洁奉公以求和合天下人民乃同一情愫;与马克思主义让世界回归本真自然常态乃契合同一精神意识;并终其一生将这一意识形态与福履于天下践行到了极致。所以,这些宇宙巨人,自降至人类以来就令后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故曰,世人皆以为文人者,天之逍遥山水之间者也。非也!非也!
2021年5月末于金陵饭店一稿
2021年7月中旬大唐西市二稿
2021年8月中旬于京华雪雨轩

苏 子 过 黄 州 二 十 五 韵

世艰污溷无涤处,身陷坟场难开言!

黄钟毁弃瓦釜鸣,日星隐约人胆寒!

东坡山上蓑笠翁,定惠院里焉可眠?

寒食烟瘴奈死灰,兰芽松路气吞闲!

麻桥风月春不老,磁湖花萼茗修仙!

太息寥子空化物,憯将璇玑犹罹患!

患于二州民苦渡,渡在东鄂山水间!

英宗巴望大宋起,而今巨擘耦地田!

纵使酬酢鞍辔下,下作雪堂菰芦撰!

两赋一词一寒帖,四祚多累多馑山!

一腔庙堂生民盭,满腹苦水何处昍?

当以江河为墨池,撕罢天地兹鏖战!

世事无定自有定,我命由我不由天!

宦道任上从尧舜,护国途中侔比干!

默问满朝秕糠才,尔馨挥泪禋子产!

长夜蕲君崇圣道,岂弼弁髦欐宫桓?

北宋杀人开文狱,“乌台”庙堂多株连!

不爱粉黛爱权柄,从此大厦蠹蚁闇!

诗词歌赋燃秋草,书画论哲扶长剑!

大话生死忠列土,笑谈朝野无事端。

生戡猰貐纵仁德,殁如朱羲泣嚚奸!

曩昔黄州鬼多哉,尔来桑梓芳流川!

公赐美调《浣溪沙》,末赉《苏子》祇轩辕!

驾鹤千载圣远去,知音两舍像高悬!

兆黎不谢王朝殙,但叩美人钟鼎剡!
 
图为 作者临苏轼楷书《罗池庙迎享送神诗》(文 韩愈)
 
 
图为 作者草书《后赤壁赋》“六条屏”
 
 
图为 作者行草《江山如画》(苏轼名言)
 
图为 作者草书“四条屏”《念奴娇•赤壁怀古》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