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郭立||在青绿二色中尽徜徉——记洪志禄与他的青绿山水画

2021-09-14 14:21:23

 在青绿二色中尽徜徉——记洪志禄与他的青绿山水画


       文/郭 立

       今天,说到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三大体系之一,出现于1400多年前的六朝,定型于唐代,至两宋时期而昌盛,明代达到高峰,近代则以张大千、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等大家的青绿山水为世人所熟知。
 
【张大千青绿山水 《巫峡清秋》】
        说它陌生,则是因为在今天的中国画坛,已很少有艺术家专业从事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我们今天所能欣赏到的青绿山水佳作,大多是已故大师们的遗作,新生的传统青绿山水画作已然鲜见!
 
【谢稚柳青绿山水】
       然而在重庆画坛,却有一位艺术家,不闻不顾地坚守着这一方传统,用手中的画笔潜心于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传承着这一古老而典雅的画种。他就是重庆“巴山堂”堂主,年逾六十的洪志禄老师。
 
【作者:洪志禄 作品:《门外青山常绿》纸本设色 68×180 cm】
       洪志禄出生在重庆空气压缩机厂(军工厂)一个中干家庭,少年时代遇十年浩劫,无法正常学习,其邻居为厂里宣传干事,专业绘画水平较高,受其影响他逐渐喜欢上了绘画艺术,开始在家里临摹连环画以及画报的插图。

       1978年,洪志禄因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特招进国营重庆市中梁山工矿贸易公司,成为一名专职美工。1980年由单位保送到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今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使他正式踏上了艺术绘画之路。在西师进修的两年中,一年半跟随苏葆桢老师、郭克老师以及方凤富老师学习花鸟画,半年跟随雷九泰老师学习山水画。
 
【80年代西师美术系部分老师 右1为符易本 中为苏葆桢 左3为郭克 左一为方凤富】
       当年由于高校进修尚未完全开展,学习条件不像今天,进修期间洪志禄在方凤富老师家住了一年半,在雷九泰老师家住了半年。正是由于这两年的进修,使他系统学习了传统中国画的花鸟和山水,从理论到技法都实现了质的飞越,也由此进入了职业艺术家的行列,1983年加入重庆市美协,1986年加入四川省美协。

       1988年由九龙坡区文化局批准,洪志禄与重庆画界同仁共同创办了重庆巴山画院,洪志禄受命为院长,并调入九龙坡区文化馆。1989年9月,巴山画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巴山画院作品展”,在当时的重庆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洪志禄(右3)陪同重庆市美协主席牛文先生(左3)与四川美院院长范朴(左2)参观《巴山画院作品展》】
       时任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兼重庆市美协主席的牛文先生,充分肯定了巴山画院的成绩,并提出将洪志禄借调到市美协任住会干事,1989年10月,洪志禄调入重庆市美协任首位专职美术干事。

       由于种种原因,1995年洪志禄告别重庆画坛,只身到广东汕头市创业,并将“重庆巴山画院”品牌带到了汕头,开展以国画为主的艺术品经营。
 
【1989年在汕头举办《中国名人书画展》左1为洪志禄】
       在汕头的十年艺术经营生涯中,洪志禄大量接触了当时在中国画坛较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在与这些艺术名家的交往中,洪志禄广泛学习和吸收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法,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作者:洪志禄 作品:《迎春曲》1995年 纸本设色 122×122cm】
       这一时期洪志禄与当时大多数艺术家一样,不断探索各种新的艺术思潮和表现技法,创作了大量的具有前沿意识形态的绘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度思考、苦苦探索的痕迹。这些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的笔法,又有现代表现主义思潮和主张。
 
【作者:洪志禄 作品:《春意》 1996年 纸本设色 122×122 cm】
 
【作者:洪志禄 作品:《月是故乡明》 1998年 纸本设色 122×122 cm】
       2005年直辖后的重庆,各行各业迅猛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洪志禄决定回渝发展,并在“泰古三峡古玩城”创办了自己的宝号“巴山堂”,在继续艺术品经营的同时,坚持绘画创作。
 
【位于重庆泰古三峡古玩城二楼的巴山堂】
       经过10多年沿海先进思想意识的熏陶,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洪志禄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绘画创作走到了瓶颈,潮流性文化发展演变加速,其生命力有限。

       2011年,洪志禄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对潮流性文化的追逐,重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传统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里吸收营养和创作源泉。最终他选择了传统青绿山水作为突破方向,并作为自己的艺术归属。
 
【作者:洪志禄 作品:《携琴访友》纸本设色 68×46 cm】
       十年的坚守弹指一挥间,十年的努力亦可谓硕果累累。他的青绿山水画,在全面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对中国画的感悟和技法,全面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在内容构建和形式表现方面,都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技法。
 
【作者:洪志禄 作品:《深山有佳景》纸本设色 180×96 cm】
       青绿山水是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以艳丽的色泽表现自然界的丘壑林泉。它诞生于六朝,至唐代的二李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到南宋时,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初步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和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作者:洪志禄 作品:《青山遮不住》纸本设色 68×180 cm】
       青绿山水发展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画家,如仇英、张宏、蓝瑛等,他们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而近代的青绿山水画大家,则有张大千、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贺天健、陈佩秋等,但他们均已作古。
 
【明 仇英青绿山水 《上林图卷》】
       青绿山水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无数代艺术家的传承创新,最终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和小青绿山水三个程式化的表现方法。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后世流传较多的为小青绿山水。
 
【作者:洪志禄 作品:《惟有青山绿水》纸本设色 138×68 cm】
        要画好青绿山水,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的王石谷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由此可见,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

       洪志禄亦选择小青绿山水作为创作和研究方向,他告诉笔者,画青绿山水步骤繁复,缺一不可,故耗时费工。同时,要求画者:“心要静,思要沉,笔要活,色要透。”
 
【作者:洪志禄 作品:《寒烟添竹花》纸本设色 68×68 cm】
       创作青绿山水画时,首先要绘制水墨稿,再施以淡彩,经过反复多次薄罩青绿,一幅青绿山水方完成。所以,画青绿山水非常耗时,作画时间是同尺寸浅降山水的3-4倍。
 
【明 张宏《青绿山水图》】
       也正因为如此,在功利泛滥的今天,许多画家不愿意再画青绿山水,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画家寥寥无几。即使画,也是“青、绿分家”或以片色取代传统的青绿薄罩,沉闷而失通透,不再“温蕴俊秀”,失去了青绿山水固有的文化基因。
 
【作者:洪志禄 作品:《泰山春早》纸本设色 96×180 cm】
       面对坚守与创新、形式与内容的纠缠,洪志禄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默默坚守,不闻不顾地潜心于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传承先贤们的绝学,尽情徜徉于青绿二色,“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洪志禄 作品:《青山流水仙居人家》纸本设色 138×68 cm】
       洪志禄的青绿山水,完整地承袭了传统青绿山水的一贯格调和技法,古意古韵,古色古香,构图雅致,情趣丰富,笔法细腻,赋色明丽。作品多写四季的山川景色,丘壑林泉,其中峰峦、河流、飞瀑、茅舍、小桥、松柏、修竹、舟船、行人、渡者不一而足,内容极为丰沛,细品慢观,回味无穷。
 
【作者:洪志禄 作品:《春》纸本设色 直径 175 cm】
       这正是青绿山水的无穷魅力,也是他坚守的精神依凭。按他的话说:“我在青绿山水中找寻到了人生的归属”,“我就是要让世人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传统青绿山水画!”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艺术践行。

       其实,许多时候,人生中需要的仅仅是那一份坚守,那一份坚持和永不放弃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洪志禄 作品:《撫琴图》纸本设色 68×180 cm】
艺术简介
 
        洪志禄,字石黄,号巴山堂,1957年生于重庆。1980-1982年进修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系统学习花鸟、山水。师承苏葆桢、郭克、方凤富、雷九泰等教授以及重庆市美协原主席彭召民先生。职业画家,鉴定家。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书画院客座画家,重庆市美协会员。曾任重庆巴山画院院长,重庆市美协首任(1989-1995年)驻会干事。

       作品山水、花鸟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部分作品获奖。多家出版社出版有专著、综合类画册数十种。代表力作为传统“青绿山水”,作品广为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等诸多专业机构及各界人士收藏。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