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李文才在中国焦墨画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2021-09-22 08:35:31

 

艺术简介

  李文才1969年生于桂林,中国焦墨画画家,国宾礼艺术家,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广西分会会长,桂林五通农民画艺术家协会会长,临桂民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桂林市临桂区浮洲书画院院长,政协临桂区委员。

 

  自幼受家学熏陶,几十年以来潜心于书法研究及中国焦墨山水画的艺术研创。是当代沈氏焦墨画创始人沈素华老师、军旅书法家林继福将军的传承弟子,并得益于当代国画艺术泰斗姚治华老师的不吝指教。

 

       2016年4月受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艺术大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2017年入编国家艺术人才库,315中国诚信艺术家。2017年参加中国国家画院“时代新声 文化自信”全国优秀艺术名家作品大展。

 

       2017年12月焦墨山水画作品在北京李可染画院展出。

 

        2018年应邀参加中国博鳌亚洲国际论坛暨中国传统文化年度表彰大会,并上台致辞。

 

       2018年,李文才焦墨山水画作品被《中国国际财经》杂志2018年第3期刊登。

 

       2019年3月焦墨画作品入编国家商务部《中国经贸》刊登。同年4月作品入编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办公室》杂志封面、封二、封三、封底刊登向全国党政军机关发行。

 

       2020年6月撰写国家级课题论文《李文才谈中国焦墨画的创作技巧与研究》(编号:JFYD1037)。荣获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并录入中国文化科研项目信息库。

 

       2020年10月国宾礼文化市场保护委员会、国宾礼艺术鉴定委员会、国宾礼特供(外事)管理中心、授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称号。

 

       2020年11月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颁发"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称号。

 

       2021年,8月受到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做专题采访报导。

 
作品欣赏
 

【《春夏秋冬》焦墨画 四条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李文才谈焦墨画创作

         杨兆波 (新华社内参室主任,高级记者)

       广西桂林有个画家,运用枯笔,他的焦墨画令京城文化人士一片叫好。他的名字叫李文才。去年的今天,在京城举办的电影《毛泽东的假日》座谈会上,来自各方面的人士不少。在一个后排座位上,一位衣着朴素,神态自若的人,在静静地翻看电影《毛泽东假日》筹备委员会提供的准备拍摄的各种材料,包括主要演员的情况介绍。我是担任电影《毛泽东的假日》筹备委员会副会长,所以,就特别关心大家提出的好建议。

       在与李文才交谈时,他说,我回到桂林一定要宣传好这个事情,力争更多的文化界等来支持。随后,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经常微信来往。关于焦墨画以及枯笔运用,我也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对于他的焦墨画也进行了初步点评。李文才这样给我回复微信:“太感谢杨主任在百忙当中能品评我的拙笔。我个人的认为书画同源,但书法为先行。画,以书法的品涵去写出来,韵味更浓,以音乐的旋律去写,那么一幅作品就是一首音乐,一篇美文,所以我的作品创作都是用笔去写,释放心中大自然美妙的乐章。”我第一次听到一位画家称赞书法在绘画里的巨大运用,我想,这足以反映出他的包容和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据了解,在中国画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具有难度的表现技法。
 

【《家乡春泉》焦墨画】

       作为中国传统国画技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法,隋唐时期兴起的壁画基本上也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也仍以浓墨为主。真正把焦墨山水画作为全新画种来考证的,是自明末清初的程邃开始发展起来的。程邃之后,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程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
       桂林李文才的焦墨画,注重神韵,他笔耕不辍,注重墨色变化所表现的技艺和修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焦墨山水魅力。关于焦墨画的技法运用,李文才说,“焦墨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采用纯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渗透作用作画。焦墨技法的难点,在于浓墨中不掺入任何水分,却使画面具有滋润感和层次感。他说,焦墨是笔法精纯极致的表达,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绝。据资料介绍,黄宾虹所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 ”潘天寿也认为:“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
 
【《曾国藩语》】
       近代惟垢道人(程邃) 、个山僧,能得其秘奥,三四百年来,迄无人能突过之。 ”李文才认为,焦墨山水画的线条表达尤为重要,可以认为,焦墨画是不使用水,以纯浓墨线条构成,唯有笔法,而无墨法,却具有滋润感、层次感效果的绘画。
       画家中擅长焦墨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数,像程邃、张仃、林兰子、刘振波、秦国健、沈素华等都是画焦墨山水的高手,并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李文才谈到了自己的焦墨画时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画名家群星灿烂,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中国书画艺术界专家认为,中国画坛以水墨着色画山水者居多,但以焦墨绘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画家却为数寥寥,李文才便是一位擅长以焦墨画山水的高手。
 

【《山有高水气自华 一水风流满江骚》焦墨画】

       曾有评论家称李文才的画艺是:“西法中用创新格”。李文才则说:“民族文化是沃土,中西结合路广阔。”他总是把创作视点盯紧时代、生活,不忘自己是”“炎黄艺术家”。
       他是一位低调、谦和、富有涵养、治学严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集画家和书法家于一身的实力派艺术家。据介绍,李文才1969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是中国著名焦墨画创始人沈素华、著名军旅书法家林继福将军唯一的传承弟子、更喜得到当代艺术泰斗姚治华老师的指教和鼓励,使他的艺术心得如鱼得水。他三岁起被曾祖父李锡章先生授以挥毫舞墨、习字练帖。在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外祖母李玉招的家学熏陶教诲下得益了舅父沈素华的悉心传教,从而醉入了沈氏焦墨画和书法的创研。他喜擅山水,焦墨为先。
 
【《“日日有财见”合体字》】
       自幼聪慧,乐结墨缘。修心明志,笔耕不辍。重墨色之变化,铸技艺之素养。临卷观赏,笔法滋润。画面旋转,沉稳持重。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柔若游丝,劲可举鼎。爽朗流利,一起连成。云雾飘渺,犹如仙境。白云顾盼,落虹霞而徜徉:蓝天承意,激狂风而笑傲。渴笔带燥方润,虚实自得其道;笔锋简明精炼,干枯深意盎然。古来中国画界有语曰:“画泼不画焦”。焦墨的表现力相对单调,尤以绘写山水画为甚。没有功力的人搞焦墨时常陷入“无意涂鸦亦涂鸦”的地步,弄得没有了层次平板一块。而李文才的焦墨山水画,在表现技法上强调“以墨带色”,勾皴见山势,擦点出层次。他大胆的将西洋画中的素描、透视等技法蕴育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因而,他的焦墨山水既有体积重量,又有深浅层次。他所表现的内容很丰富:有层峦叠嶂;有瀑布激流;有北方山水;又有江南水乡……他的作品风格独具,有雄奇也有秀美,有浑厚也有清灵。品读他的《春韵》《春光无限时时新》《家乡的母亲桥》《金象饮玉河》《骆驼山神韵》等作品,如龙腾云行。饱毫欲动,心沉雄以奔突;低首思凝,神飞驰而远旷。纸醉墨淋,砚刷新韵。铁画银钩,轻描重抹。舞引飓风,蘸墨水于九泽;笔出秀色,汇岚气于三江。笔线如铁,直曲并存。皴擦得利,腕提笔锋。深浅有致,虚实相生。骨傲艺魂,笔笔见功;墨溢风流,处处从心。视若枯燥,意极华滋。方寸千滴墨,滴滴凝典雅。作品中很少是“访某处归来偶得印象”之类,而是面对写生素材俯身凝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这些画作,一扫前人“独座幽境写空寂”的悲哀,积极地拥抱生活,热情地表现生活,每幅作品中都流淌着时代的歌潮。当今中国画坛,发展得相对成熟的是山水画艺术,它的标志就是把所有的笔法归纳成勾皴擦点染几道程序,山水画走在了前面。
 

【 《玉河饮象》焦墨画 89X95cm】

       书画名家说,李文才的焦墨山水走的就是相对的程序和相对的符号化。他用焦墨创作山水画,舍去了大量的常用手段和笔墨语言。犹如清唱,没有伴奏,更没有华丽的灯光,在这样特定的状态下产生的作品,更需要扎实的功力,所以会给人特殊的艺术感受。李文才多年来重点研究的是焦墨山水画。焦墨山水是中国画中的一个类别,黄宾虹之后,也有人研究并实践焦墨山水,但为数不多。因为焦墨山水不易掌握,靠一支笔,一瓶墨汁,一张纸,其它甚至连水也不用,直接用墨画出山水的千姿百态,大千气象,难度可想而知。在恩师沈素华的悉心指导下,李文才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这方面辛勤耕耘,奋发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焦墨山水画的基本面貌。他作品中多从写生中来,有真切的生活感受。他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坚持自己的笔法探索和精神追求。当画坛还在争论如何“打进去”如何“走出来”时,他已经用焦墨山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和境界.纵观他的焦墨山水,凸显了中国画笔墨之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回避了某些传统文人画严重脱离生活的弊端,为中国焦墨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市场环境下,书画家包装炒作盛极一时,他不刻意追逐名利甘于寂寞,用比较单纯的生活方式,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性。他沉潜了十几年,用富有诗性的眼光和胸怀反思社会、体味人生、观照自然,尽力营造一个宁静、美好、光明的艺术新天地,蕴含着一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韵和气魄。
 

【《江山秀色》焦墨画】

       作为一名画家,他能够以虔诚之心拥抱大自然,经常和大自然沟通,从大自然中升发出来的东西,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画面给人一种安静感,这是弥足珍贵的。徐悲鸿先生说“静”是判断一切中国画的关键。所以,看李文才的画,整体画面安静,画家创作的心态比较平稳,只有“静”才能悟道,才能产生静穆之气。远离浮躁,才能升华出好的作品。中国画协专家说,品读李文才的《风光无限对面峰》《门对牙山》《漓江之声》《广福山胜境》《群山脉相连》《龙山聚紫气》等焦墨山水画作品,可体会到其写意的神韵和写实的功力,体会到精益求精、绝不苟简的治学精神和文学素养。细看他的焦墨山水,让人眼前一亮,画的有“意思”,有他自己的个性。元人黄大痴说,“画不过意思而已”,这话说的非常朴实也很有内涵。一个“意(意思)”字道出了中国画的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精神特性。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的郭若虚说“得自天机,出于灵府”,黄修复讲究“情高”“格逸”,大米主张“山水心匠”,小米强调“山水心画”,清初的苦瓜和尚说“夫画者,从于心也者”。
 
【《贺铸 词》】
       中国山水画不是大自然山水的“照相机”式的“再现”,而是画家“胸中丘壑”的笔墨“表现”。清人唐志契在他的《绘事微言》中说:“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理之所在,如高下大小适宜,向背安放不失,此法家准绳也;笔之所在,如丰神秀逸,韵致清婉,此士大夫趣味也”。讲“笔”,“士大夫趣味”,正是李文才这些焦墨山水的“意”之所在。在他作品中,一阴一阳,阴阳相生;一动一静,动静相宜;一虚一实,虚实相应;其精神层面的内涵非常丰富。李文才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他对浩瀚宇宙、对天地造化、对自然万物有大美无言的一种笔墨表达。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接近艺术本真的笔墨语言去感知去体认宇宙大道。这是一条极其寂寞而又漫长的艺术之路,唯有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愈行愈艰,愈行愈坚而愈行愈宽”。纵观李文才的艺术历程,笔者认为:他首先实现了焦墨山水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突破与成形,其次是他在如何突破前人法则、建构新的现代形态的文化课题上有了更为深入的突破,对我们今天思考和认识焦墨山水画的发展前景有非常多的启发。他的艺术从自然世界走向精神世界,在个人的情感空间和艺术语言里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象,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生活里的李文才是有个性、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家,他非常注重笔墨技巧,但不是玩弄笔墨技巧。
 

【《秀色万古春》焦墨画】

       我觉得在当前中国山水画坛像这样沉潜几十年专注于焦墨山水画艺术,画的这么多而又画得这么好,这在当今中国画坛,这样的画家为数不多。他的画作给我们很多启发:他将绘画还原给视觉感官、回归到艺术本位,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时代的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李文才顺延着传统绘画自身演进的轨道而寻求变新,但他显然已经自觉到笔墨的意象因素所具有的独特精神价值。而在这条路上,李文才无疑是彻底践行了恩师沈素华艺术理想的新一代焦墨山水画家。他今后的路,就是把单一的焦墨山水推进到非山非水的彻底抽象的阶段,以单一的传统笔墨完成向现代转化的时代课题,在传统笔墨中创造出自己的现代格局。李文才化恩师沈素华“沿皴作点”为“以点为皴”的成功探索,实现了从传统笔墨系统到现代艺术个人性的转换,而且从写生、写意到写形,将探索焦墨山水的书写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块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在他酣畅淋漓的焦墨运用中蕴含着他特有的柔情,这是比较罕见的。
 
【《室雅兰香》】
       他的另一特点是,有底子功,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把握目的的能力,在他营造画面气氛时已非刻意,随意的挥洒和率性的表达成了他的绝招,一般的画家若像他那样不断积累,或许早就废了,而李文才却从中大大获益,他的某些作品相当精到,无论在用笔墨方面,还是整个画作体现的视觉感,都让人充分信任。李文才在许多年的勤奋探索中把握了画法上的独特性,在广西画坛乃至全国画坛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可以说也是有意义的贡献。李文才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就在他始终坚持对笔墨的珍重,坚持以笔墨语言探求自己的“文才风格”。他的探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把笔墨“文才风格化”,他在追求“文才风格”的同时,也保持着笔墨一定程度的含蓄性(内美),点画的弹性与节奏,笔线的波折与顿挫,以及刚与柔、熟与生、苍与润对立面张力的适度性。
 
【《云开桂北千重景 雾锁华南第一峰》】
       他的焦墨山水,从表现对“粗犷”“张力”加以适当的制约,从而求得“文才风格与高品质笔墨的共生”在探索写生的中国味与笔墨方式的现代化上。在自然与精神的两极之间拉开了张力,实现了超越具象塑造化之理与心灵本源的笔墨精神。他刻苦学习和继承中国画传统,重点研究中国山水画历代的技法和理论,他的焦墨画创作,以传统笔法和对长期生活感受为基础,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焦墨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他以近在眼前大山之水,主宰着画面意境的激情氛围和震撼力;配合点景意象,通过对千姿百态、奋发多情、勇往直前的近景山水流态、流式进行重点刻画,将实水由近及远,逐渐虚化,或实中生虚,以暗托明,臆造出气势磅礴、激昂奋进、阴阳相济、虚无玄远的多重遐想空间;使画面近水至绝,远水溟濛、灵动豪迈、气韵生动。尤其他的中锋运笔,左顾右盼,遥相呼应;笔势锋转组合,笔墨醇厚娴熟;把书法中的“行”“草”提按、时转、一波三折、一笔八面锋融入焦墨山水画的创作中。他的构图、运笔、疏密有致、扎扎实实。并充分发挥了“留白”在焦墨山水画的主导作用。李文才的焦墨作品是心性或灵性最好的抒情表现,也是日常生活的随意性书写,是随心书写,最为自由洒脱,最为体现笔墨本身的趣味。他创作的焦墨山水系列作品延续了中国文化山水的文脉,那是书写意志的自然化,是生命意志的自由化书写。五千多年前的彩陶纹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焦墨画,后来的汉唐壁画,也是以焦墨勾勒物形。
 
【《宋之问诗句》】
        宋元以后,水墨画兴起,很少有人以焦墨作画了,明清文人画盛行,画家更都在用水上下功夫。清初的程邃和晚年的黄宾虹,有时喜用焦墨作画,但大抵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是作为他们作画的不同手法之一,并非纯用焦墨,更非非焦墨不做画。从整个中国画的历史来看,是从原始彩陶的焦墨到文人用水墨画的发展过程。所以现在中国画家大都在水上下功夫,所谓“用墨之法全在水”。李文才的焦墨山水,毫不用水,既不在画笔上用水稀释墨汁,也不用淡墨在画面上调节虚实层次,是纯粹的焦墨画。李文才钟爱焦墨,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他说:焦墨更能发挥“用笔”,见解独到,体会深刻。我想,水墨作画是利用水在生宣纸上的自然浸润和渗化,所形成并带有几分偶然性的视觉效果,画得好则变化丰富,韵味无穷。
 
【《宋之问诗句 》(2)】
        但用水的效果又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用笔的效果,消弱了用笔铿铿锵锵的刚劲力度。焦墨作画则可以不必考虑用水多少的干扰,不受水在宣纸上自然洇化和偶然性效果的限制,也不必在画的过程中要不时地等着画面由湿渐干给人带来情绪上的不畅,而可以放笔直干,一心一意的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用笔”,即可痛快恣肆地直抒胸臆,又可使笔性笔意得以充分张扬,把用笔的快感直接纳入主观性更强的自我表现中。
 
【《状元廊》】
        所以,李文才的焦墨山水连续参加全国山水画系列大展并多次获奖,其强烈的个性、崭新的面貌震惊当今山水画坛,使当今竞相“创新”的画家看到,“旧”的可以变为“新”的,“古老的”可以变为“现代的”。“焦墨山水”是和“水墨山水”“清绿山水”、“浅降山水”等是并行不悖的独立画种,而现代焦墨山水画的确立,是李文才对中国画发展的探索性贡献。

(杨兆波 南鲁代 杜汾河)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