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二届国展”书法家 | 徐帆:行稳致远,尽得风流

2020-01-09 17:50:45

 

“十二届国展”书法家

行稳致远,尽得风流

 

艺术简介

徐帆 , 1966年3月出生,仙桃市人,余仁斋主人,字迟航。仙桃市政协委员,工程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复州画院副院长,市民盟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赛获优秀奖;

中国梦·南阳情“多宝堂杯”全国书法手卷作品展;

东方明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评为特邀作品;

全国第二届敦煌“正觉杯”写经书法作品展获二等奖;

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尙意\湖北省首届行草书法作品展;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提名奖;

湖北艺术节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楚天群星奖”;

“滕王阁杯”全国第12届文学艺术大赛获二等奖;

“革命先行者”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大赛获金奖;

“感恩杯”第三届全国孝文化书法展;

山西省第十四届书法临摹展;

华城杯“丝路明珠/中卫”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旅发投杯”德行天下·共圆中国梦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获优秀奖;

第四届“3·15维权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

第二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曹禺故里、美丽潜江”庆祝新中国7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徐帆国展创作心得 ---

这次十二届国展我有幸入展。创作前就谋下定位:勿照搬古人,不类同他人,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和书写情怀!

我对整个章法力求大开大合,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布局在空白处用简帛写一小块,使其画面丰富饱满,更有视觉冲击力,既有疏密、大小对比,也有点、线、面的统一和谐。

在墨色上尽量呈现强烈对比,大胆用水和墨,一笔书写,突显三维空间效果。

落款行气摆动和姓名另起一行,错落有致,使整幅章法险中求稳。

徐帆草书 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节录《礼记·大学》

---名家集评---

张羽翔(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路仍修远

徐帆的作品顺利入选了十二届国展,其实这是众望所归,在前一届的投稿中,他就已经拿出了相当成熟的作品,水准到了,入选不过是早晚的事。

徐帆学习书法也有不少年头了,一直扎在章草上用功,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很正,从皇象到陆机,从宋克到王邃常,近年又重新涉猎汉简及魏晋残纸,举凡与章草相关的字帖、书籍以及网上所见新出资料他都戮力去收集、去研究、去临习。长此以往,见识的积淀与手上功力的积累自然的就会在作品中展现出来。所以说水到了,渠成就是早晚的事情。

入展并不意味着成功,但能以此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保持着对传统对经典的无尽探求,这才是入展对我们自身修行的真正意义。

书海杨帆 行远致稳

罗小平(中国书协会员、兰亭奖得主、陕西省书协理事、多次在国展中获奖)

徐帆,湖北仙桃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弱冠之年即考入美术专业院校学习。故其美术功底深厚,尤在平面构成及人物山水写生上颇有心得。及至不惑之年其对书法艺术之认识越发深入,自此开始醉心于书法,并负藉北上求学。多年来在名师耳提面命之下临池不辍,其后书艺大进,数年间先后斩获国家、省各类展赛三十余次,尤其於2019年草书作品入选十二届国展,一时名声鹊起,声闻闾里。

徐君书学较为系统,其书宗法秦汉,碑石摩崖,简牍帛书均有涉猎,且气格不凡。尤长于简牍帛书狠下一翻工夫,笔意沉雄,气象高迈,苍茫旷达,玩之味之,意藴无穷。

简帛书与章草皆是由篆入隶的隶变过程中变化而生成,故其风格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之产生了飘逸灵动而又不失古质之美。近代大量简帛的出土极大的丰富了当代人的书法审美视野,成为自清代碑学以来能够重新认识秦汉碑刻的又一门径。但此路尚无法可依,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耐心探索而行。丙申之春徐君求学于我,相互学习探讨,其对于画面构成,墨法运用,点线面虚实关系颇有研究,在章草与简牍帛书中所展现出的整体控制能力及飘逸灵动的个性尤为可喜。

十二届国展,万人过独木桥,得到多数评委的首肯,实为不易!相信以徐君聪颖之姿,再加以勤学苦练,他日定能书海扬帆、行稳致远!

---书法作品欣赏---

中堂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堂 临简帛《道原经》

手札 意临简帛《神乌赋》

手札 意临简帛《神乌赋》局部

册页 节抄《孙过庭书谱》册页 节抄《孙过庭书谱》局部魏晋风度扇面 临《里耶秦简》中堂 节录《孝经》

中堂 临《居延后汉简》

对联《东壁·南华》

条幅《墨庵·原花》

对联《踏石·抓铁》

对联《诗书·风月》

条幅 古诗二首

偶遇的风景

---我的书写之路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我的人生有点像毫无预设的自驾游。48岁之前,我被社会、时代这双无形的大手推着上大学、进单位、干个体,过着跟普通人一样的普通生活。48岁之后,我发现人生“别有洞天”——我迷上了书法。

书法于我,就像一段美丽的邂逅。它让我看到了人生拐角处的别样风景,开阔、明亮又远离尘嚣。我乐在其中。

还记得入围十二届国展的前前后后——

那段时间,听闻大展在即,我跟书友们一样兴奋、激动又紧张。然而自我掂量,又感觉把握不大。可是,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怀着这样一种类似小孩儿干特工的心态,我惴惴然又飘飘忽地酝酿了一个多月。每每有点灵感,立马提笔。然而写了无数幅,都不满意。

7月19日傍晚,几个好友相聚,小酌几杯,酒微醺、兴正浓。回家趁着酒劲,我挥笔一气呵成完成一幅八尺章草《大学》。第二天早上一看,自认为还不错,居然颇有些“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酣畅淋漓劲儿。我反复赏玩自我陶醉了好一阵,才小心翼翼地补跋、钤印、校对文字,又赶在下午顺风快递打烊前寄了出去。

从7月20日寄出作品到9月23日两个多月里,我由满怀希望到逐渐失望,再到怅然若失,其间的心路历程,千转百回。直到9月23日那天,我才心花怒放(真切体会到了“心花怒放”这个词的妙处)!那天,我收到一条来自中国书协“敬贺您的草书作品入围……”的短信。那一瞬,春暖花开!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而当时,楼上我的老父亲正在替我清理书房。想到前些日子所写的“废字”可能已经被丢进了垃圾桶,我飞一般奔上楼,还好,父亲正搬着大包小袋的垃圾准备下楼。我忙拦下,将废纸铺了一地,一张一张翻检,终于找到了为国展所创作的“墨宝”。它太有纪念意义了,我要将它永远珍藏。

我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一个小乡村,当时仙桃还不叫仙桃,叫沔阳县。镇上流传着一句民谣“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真乃是苦寒之地。在我的成长岁月里,没有琴棋书画。

不过说来也怪,贫瘠的是物质,精神上却自有绿洲。我至今还记得,在我生长的小村里,有个同族长辈,每天一边放牛一边在河滩上写字。天地寂寂,河水轻唱,长辈叔叔手握树枝,在辽阔而柔软的沙滩上沉默书写。他的字在今天的我想来,也许并不高妙。但一撇一捺,蘸着河谷从容;点横竖折,映照质朴内心。

做梦也想不到我今生会与书法结缘。但真正练字之后,我常常想起河滩上那个叔叔写字的情景。它在我记忆中定格成了一幅画。它又似乎在冥冥中牵引着我,点化着我。我的字之所以被老师、同行们点评为“不拘泥”“不媚俗”“拙朴天然”,我想,这多少得益于当年河滩上的观望浸润。

我写字在48岁之后。那一年,我想到孩子大了,自己也即将步入老年,该为老年生活做点准备了。机缘巧合,我的一个朋友是中书会员何少华。在他的“怂恿”下,我一天酒后斗胆拿起了毛笔,胡杵了几个字。哪知他大加赞赏,说我的字“透着大家气象”。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不过抬举之意。我的字比起其他初学者,可能只是少了拘谨。我辞职下海创办装饰公司20多年,生意场上比较顺遂,为人处事随性洒脱。折射到写字上,也自然放得开。再加上我大学读的是美术专业,对空间、线条、块面等书画构架,有着天然的敏感。因此我写字,很容易就跨过了初学者的拘谨、飘忽阶段。

近几年,机遇甚好,我接连侥幸获奖(或入展)。共拿了30多个。圈内人常戏称我是“得奖专业户”,对此,我高兴又惶恐。

入围这次国展,于我,是一种奖擢,更是一种敦促。它让我看到了更高更远处的风景,也对我的未来给出了期许。

我深知,在书法的道路上我才刚刚迈开第一步。

我将继续书写。用朴拙真诚的笔,用火热恳切的心。

徐帆2019年12月25日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