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四元素合四为一 ,起于元代。最早于唐宋时期,是以诗书画的结合。到元代才有金石印章以画的内容刻印表达作者之意而诞生,到清后期,能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艺术大家也是寥寥无几。大凡能诗能画能书能印者,皆为国之瑰宝,名垂青史。 自宋元以后名画家多数是兼工书法或书法与绘画。
艺术简介
田贵仁,曾用名田阳,字仁墉,号松林居士,重庆秀山人,与清末龙门派书体开创者文成郁(文伯子)系同乡(今高田镇枫厢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第一所书法函授高校“无锡书法艺专”。授业中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师承中国书法理论教育家陈陵驼先生、齐白石嫡传在健弟子王日曦先生。
现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俱乐部理事
中国书画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精书法篆刻,好国画,喜诗词歌赋。
一、在书法领域,田贵仁先生独创“四体半书法”
书法,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唯中国文字独立于世界文字艺术之林。他以“真、行、草、篆、隶5种字体独立于世界文字史,又通过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子民不断的发展,开创性的发展了中国书法风格,如唐代四大家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赵孟頫的“赵体””,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宋代宋徽宗的“瘦金体”,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等........迄今,继240年后的今天,田贵仁先生又创造了“四体半书” 法。
什么是四体半书法?所谓四体半书法就是把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四种字体融为体,以草落款为半分,故四体半。他的最大特色,就是解决了书画同源之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其墨色中枯、湿、浓、淡的变化,线条的粗细,字体的方圆,使整体画面似满纸云烟,有如滚滚红尘,滔滔江河;犹如满目萧瑟的凄风冷雨,在痛与不痛的秋风萧瑟中,摇曳着人生日记里不朽的风花雪月。著名书画金石家陆学宣先生、中国书法理论教育家陈陵驼先生称为“雨夹雪”。那种雨中夹着雪,雪中裹着雨的气场,在暖暖的作别往事,泯灭孤独与寂寞和一颗受伤的心灵!
四体半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四体半书的用墨用笔字体特色,最能够书写豪放派诗词歌赋,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长沙等;辛弃疾、苏东坡、陈子昂、李白、杜甫等名家的豪放诗词作品,最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化和意境。
四体半书法的产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书法,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书画同源客观存在的空白,他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接受历史的检验,并闪烁着他应有的光芒。
二、30年后田贵仁先生开始学习创作山水画
以书入画是每一个画家的必由之路。当今书画大家范曾先生说:画家一定是书法家。此话斩钉切铁,如雷贯耳。
不论是学习书法还是学习国画金石印章,都离不开临摹古法,尤其要师法自然,这是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必由之路,甚至要毕其一生心血。田贵仁先生出生于重庆秀山县,那里是茂林修正,惠风和畅。那里山高林密,奇山飞泉尽收眼底。他从小就行走在沟壑密林之中,云烟,霞雾如神仙美景。著名的轿子顶海拔1688米,站在轿子顶顶峰,瞭望万里晴川,云蒸霞蔚,无不叫人心旷神怡。有如杜甫笔下的《望岳》,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于秀山县城西的摇篮圣地:川河盖,那里曾经是贺龙将军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圣地。哪里千峰翠色,云烟缭绕,又花香鸟语,飞泉流音,又有长空一鹰,在山泉沟壑中盘旋。
人间美景是造就书画艺术大家的蓬莱仙地。上图山水正是得益于云奇山异的群山峻岭,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以大写意的方法表述自然奇观所述说的心中快意。
这幅画,先看看题款:似梦如烟如云纱,仙山缥缈阆苑家。撕开晓日千丈幕,一阵清风逝烟霞。画面上:白云、大雁、奇山、亭台、孤帆、水牛、山猫、红日,所有展现在看官面前的奇观景象,早已把你带入深深的奇思妙想之中。笔墨技巧,题诗达意,墨色清淡,农家风情,正再现了中华民族民风民情的那般超然洒脱及其宇宙奇观。
再欣赏一幅田贵仁先生的近作《野情》。这幅画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奇美。大自然恩赐人类最美的精神财富就是美。美是什么呢?就是雅俗共赏。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的条件就是要从笔法、墨法、写生上下功夫,对大自然的审美要有穿透力,要热爱自然,用心去呵护它,将自己的思想文化注入大自然。
仔细品赏田贵仁先生的画,从其山石阴阳向背的线条轮廊勾勒,和用枯笔填色及其像斧子劈东西的笔法变化中,可以看出他的画技有被称为诗佛的王维画风,质感和立体感在一层薄薄的云雾之中非常强烈逼真。
三、金石篆刻是田贵仁先生的必修课
田先生在他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对金石篆刻的研习,从未间断,几乎是每日一印。出版有《田贵仁篆刻精选》。
他取法两周金文、石鼓文和汉碑,以两汉碑刻为载体,大量临摹汉印,兼学齐白石印章风格,以隶篆入印。师承齐白石嫡传弟子王日曦先生;欧阳中石弟子廖炳坤先生,著有印谱32本。留有印章2400枚之多。
他的印章取法《天法神谶碑》《好大王碑》,《石门颂》《张迁碑》等。齐白石印章野兔之味起在章法,王日曦印章苍劲源于刀工。廖炳坤印章已小篆入印,圆润,俊秀。三人印章之特色深深影响到他的金石篆刻的作为。始至他的金石印章浓厚的金石味成就了他的四体半书。
【印文:百家为师、修齐治平、秀山人、年年有余、我亦是凡人、般若、山水知己】
【印文:家和万事兴、孺子牛、慎身修永、已为江南半生客、静悟、松林、一知己足矣】
四、田贵仁先生非常注重对诗词歌赋的学习和修养
田贵仁说,诗词歌赋是艺术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魂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人,是无法将书法,国画,篆刻发展到极致。我们在这里首先欣赏他的近作:
昨夜梦山洪泛滥今作梅花一枝寄白
苍洪入梦淫,可怜些鱼虫。
不仁 天地间,无爱忐忑弄。
梦醒言松闲,走笔画梅诵。
唤作春来早,温酒赋骚公。
田先生的诗大部分是题在画上的。近一年来,他几乎是每天一诗,一画,一印。读他的诗,是一种无尽的享受。在梦里,一个深秋的季节,山区经常是山洪泛滥,大小不同品类的鱼类,在山洪中痛苦地挣扎。这是大自然不仁不爱的恶作,令人十分忐忑不安。梦醒后,回想梦中的情景,提笔作一树梅花,希望春天早一点到来。无奈啊,只有温酒赋诗来解除此时不安分的心境。
感遇璧山飞瀑
侧身听飞瀑,日动老闻钟。
涧涧东逝水,青青南地红。
绿树词方尽,紫岩诗朦胧。
明朝那里去,挂帆香炉峰。
这首《感遇璧山飞瀑》诗也是于画上之作。在日色昏黄的移动之时,诗人侧身对着有一定时空距离的飞瀑问话,说飞瀑啊,你没日没夜的撕鸣,从上到下,从东到西,是你涓涓细流浇灌了这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的山川和一草一木。夜色朦胧,云里雾里,长着苔痕的紫石,让诗人不尽的吟唱。你去了哪里了?去了东海,去了苏州的香炉峰。
《老家后山上的古树》
丰神俊逸步青云,薄暮空蒙夜销魂。
丘山不解英雄泪,柳絮飘灿绿野晴。
这也是一首题于画上的七言绝句,可以看得出,诗人以树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表述了诗人对童年的无尽思念。
二月八日忆安徽朋友王建夜缩桃花潭
千盃真仁义,肴夜潭边吟。
月悬云锦绣,何处斑马鸣。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思念远方的朋友王建(安徽安庆人),在美美地回忆与朋友在安徽桃花潭游玩的快乐时光。
满庭芳
可民卧凤,仓头之利,算来并非干忙。事有前定,修心补拙匠。
今趁寸心未老,尽放我、些许傲狂。百年后,定有人醉,诗书画印郎。
君量,仕就艺,雾雷雨电,宠辱半相。天知晓,触笔就墨殇。
笑对晴空皓月,展纸笔、晓烟云长。遂了缘,千盅美酒,书到满庭芳。
田先生不只是能够写诗,也偶尔填词。这首《满庭芳》比较清楚地记录了诗人在进行书法教学时期的境况。大意是:在凤凰阁教书育人的日子里,虽然教学收入微利,但也能够填补家用。最好的一大奇观是诗人的雄心壮志未老,对自己的作为充满了信心,并断言自己百年后,人们一定不会忘记诗人及诗人的书画作品。并坚定了自己在自己生命历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会光耀历史。
当今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是很难有人这样孤独寂寞地过着清贫世界。尤其是把诗书画印四元素融为艺术之中,非一日之功,他所具备的条件是前无古人之经论,又无后者之词说。田贵仁先生只是用自己的勤奋,在五彩纷呈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无怨无悔的耕耘自己那块黑油油,黑幽幽,黑黝黝的一亩三分地,并且还在不断的努力前行之中,我们衷心的祝贺田先生成就非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