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于志学 于晓君 王西京 王振中 孔维克 方国兴 邓碧湖 马程 田肃 毕建勋 庄小雷 江文湛 孙君良 朱春秧 阳平康 刘心亮 刘德维 刘清桂 杜应强 杜晓波 吴涛毅 李乃宙 李诗鸿 宋健华 陈鹏同 严学章 武新文 苗再新 金鸿钧 杨力舟 张仁芝 张振学 张京成 张艺华 张向钧 林道飞 罗宁 尚涛 郑立 郑丽源 范永兵 姜宝林 郭石夫 郭文涛 胡明哲 胡永凯 宣兵 胥力浦 宫云飞 秦天柱 徐志敏 耿孟刚 梁文博 扈本询 鲁慕迅 谢冰毅 喻继高 韩秉华 蔡金顺 霍伯修
胥力浦
参展画家
胥力浦,江苏灌南人,现定居苏州。1951年出生于南京浦口,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书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理事,中华国礼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演讲协会理事。当代中国田园山水画66位名家之一,中国当代书画十大风云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坛实力派山水画家。
作品欣赏
潺潺细流,深山而出,蒙蒙水气,袅袅飘起,叠嶂露华、密林滴翠,聚天地精华,拢日月灵气。目之所及,心境悠闲至极,顷刻心神澄澈,物我两忘。当胥力浦的山水世界映入眼底时,意境之妙、自然之美渗透在笔端的风华,静静地品读,那笔情墨趣中演绎着身临其境的真实、旷境天空下诉说着诗情画意、高山飞瀑中流淌着人生感悟和处世哲学,犹如置身其间,飘逸的思绪油然而生,静气中养心,妙境中悟道。
胥力浦,1951年生于南京浦口,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是长江水和灌河水滋养的山水画家,生长在弥漫着文化气息的环境里,或许是天性使然,胥力浦对绘画情有独钟,甚至到酷爱的程度,沉浸在绘画之中,每有会心之处便拊掌跳跃,几近痴迷。后来游学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接受正统的学院派专业训练,先后参加全国各地多种展览,并有很多作品出版或发行,获奖丰厚,殊荣诸多,目不暇接,社会赞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些荣誉都是对胥力浦艺术结晶的嘉奖,也是对他苦心孤诣地探寻在艺术之路上,勤于笔耕的真诚肯定。今天,在胥力浦诸多赞誉和殊荣面前,不做过多赘述,笔者抛砖引玉,谈谈他的山水画。
艺术家最值得炫耀的莫过于自己的作品,作品默默地诉说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大自然完美至极的鬼斧神差,在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之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个是引领胥力浦走进山川,感受四时之变,体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动力,毫无疑问,“完美至极的自然之美感产生无限遐想”一定是胥力浦探索在艺术的世界中,辉映着笔墨情怀一路走来的审美追求,在他笔下《青山绿水神龟湖》、《江西茶园图》、《小品春韵》等等系列作品中,具象的表达和呈现方面,胥力浦几乎不用具体的颜色掩盖笔触和线条的行走过程,多以墨分五色勾勒山石结构和松柏的枝叶穿插,纯以用笔的变化调整画面的节奏,点线骨力强劲,中锋侧锋互用,散锋皴擦并举,在墨色变化中,表述呼应关系,通过笔性的转使与笔意的变化传递心象与胸次,增强传统笔墨的趣味性,用笔很简却意态丰富,笔墨酣畅却妙趣横生,熟烂于心传统技法放笔如在手底,信手拈来,显现出他对传统笔墨的驾驭能力。
在对景写生,描绘自然,抒发情怀的《悠悠灌河情》、《四季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系列作品中,多以“三远法”构图,他运用光影、透视、造型构筑画面的视觉立体,淡墨写出山石结构,淡彩衬托平湖的安静祥和,赭石皴擦点染山石的肌理,石青、石绿渲染苍翠挺拔的松柏,在气势恢宏的平湖山川中营造苍茫浑厚的艺术氛围。这得益于他对光影、透视、色彩、造型等新时代的艺术表现语言的把控,从而拓展他艺术的表现力。近些年来,随着绘画艺术的市场普及,在大众艺术审美趋于理性、趋于挑剔的当下,艺术家仅仅拘泥于“造型准确、笔精墨妙”,显然,很难满足大众鉴赏的需求。
如果说胥力浦在传统笔墨和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游刃有余是他多年来锤炼笔墨的成功,那么,通过笔精墨妙把控生动传神的造型,传递一种悠悠于心的意境之美,这才是胥力浦当下艺术追求的落脚点。他把笔触尺度、审美趣味和观赏形态作为原点与拓展,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为归宿,探知幽微,拿捏有无,结合动静,把眼中天地山川之形,自然四时之变,放笔手底,取微妙,绘大象,得其环中,超乎象外,诸如大气磅礴、象外之象的雄浑之境;静水流深、曲径通幽的宁谧之境;凭栏远眺、极目平湖的旷达之境……,尽收笔底,遐想丰美,依稀可以感受到他对“完美至极到无限遐想”的诠释,同理,一斑窥豹,胥力浦的其他作品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有画,画有诗意”,“以书入画、书画同源”,在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探索中,成为历代画坛恒定的时尚,也是千古变的法则,毋庸讳言,每个艺术家都在积极探寻其中奥妙,但是,积淀不同高度不同,胥力浦以“山林气、书卷气和庙堂气”为艺术宗旨,清虚之心躬耕山水世界,凝结文人生涯的处事修为、扎实的书法功底以及深厚的笔墨造诣,通过行云流水的表现形式,蕴含着质高卓绝的学术主张与人生感悟、生活真谛、思辨哲学的精神火花,传递胸次阔达的艺术境界,把画理画论与视觉直观感受浓缩成独居一品的艺术结晶,堪称妙境。中国画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艺,它更多的是承载的背后的文化含量,的确,胥力浦体内充盈着离骚之情怀、李杜之激越,“以丰厚的文化作为支撑点”,在艺术之路上,心追手摩,古今神照,在笔尖的转使中,洋溢着血脉偾张的创作激情,激荡着胥力浦对艺术人生的情怀驻守,累累硕果不期而遇的温馨丰富着胥力浦流光溢彩的艺术人生,无需姿态,却成惊鸿,花团锦簇,逸然其中。
(蔡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