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吴越滨︱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2020-07-19 23:23:48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马波生 马刚 于成山 王颖生 王延军 王林强 王新伟 刘二刚 刘天宇 刘汝阳 刘德扬 江文湛 朱玉铎 邢庆仁 任惠中 张立柱 张永涛 张跃武 张建岗 何扬 何曦 李大庆 李长庚 杜滋龄 沈剑 陈永锵 陈政明 陆学东 吴奇峰 吴越滨 周玉柱 周荣生 林容生 卓素铭 徐雪涛 赵宁安 赵建成 赵力民 洪明道 胡洋 俞志华 贺荣敏 姚舜熙 贾广健 贾博鸿 袁武 袁锦标 聂鸥 唐元明 唐玉珍 郭石夫 萧宽 盖茂森 龚文桢 曹香滨 梁时民 梁占岩 崔晓东 谢志高 源远


吴越滨
参展画家
吴越滨,浙江丽水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学科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库专家、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杭州西泠画院特聘画家、扬州市瓷画协会主席。

作品欣赏

一以贯之
名家吴越滨教授国画品读
获入选2000年中央美院编辑、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美术》画集的吴越滨教授,童年善涂能摹,高中毕业因画画出众考入市文化馆从事美术组织与创作工作。工作之后的吴越滨,拼搏考学三年于1985年考入中国美院,终得吴山明、吴永良、张品操、孔仲起、杨成寅、赵宗藻等大家的指导,步入专业规范的研习。

冰墨梅格图一 136x35cm

艺术寻道是艰难的,能持之以恒而“一以贯之”,更不易。《论画》曰:“凡画,人最难……”,但意笔人物画更难,他迎难而上,怀着一颗敬畏和迷恋之心,静心揣摩临写顾恺之、吴道子、梁楷、任伯年等作品。以写生练就:下笔直取、造型严谨、气韵灵动的技法作为写意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为他创作审美目标。靳尚谊先生说:“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就没有创新。”对造型、想象和创作能力的基本功掌握,使后续创新力表现成为可能。

冰墨梅格图二 136x35cm

冰墨梅格图三 136x35cm

日以继夜的研习,创作的《西子湖少女》《春》等习作,被浙江省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东海》1987-1991各期封面和中间1页的彩图作品选登。与老师吴山明、刘国辉等大家一起,连续数年同刊发表。之后为《东海》《山海经》期刊画插图,并被《美术报》介绍,当时这些刊物是画家们的追捧园地,他由此名声鹤起。而吴越滨高兴的是他的绘画,有了用武之地。几年来他练就笔墨融造型的文人型实力派技法,为绘画之意的精确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冰墨梅格图六 48x48cm

东风颂 200x40cm

红梅 136x67cm

20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浪潮在中国美院悄然兴起,对沙特、叔本华、康德、沃林格、奥尔德里奇等西方哲学家和现代艺术理论家的理论认识,与当代艺术思潮现象的关系思考与评判,成为吴越滨与师生们的热衷话题。哲理与艺术、东方与西方、本土与殖民等问题的思考,启示他创作出关于生活、生命等哲理性追问的主题作品。将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新浙派技法,融合超现实主义画风,在写实造型融结构笔墨,线性描法融意象水墨的语言中呈现自己所思。这些作品在他毕业之后,由浙江省美协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美术家吴越滨画集》中,如《站台》(中国美院收藏)《对话》《融熔》等,倾述着艺术发展的前沿问题,洋溢出时代人文气息。

收 69x88cm

吴越滨认为:“学习传统,还要融入世界;善于绘事,更需个性面貌;画求意,然技不精则不达意;笔无法,墨无色,水不运,则不成写意。”在高校主持创办浙西南本科艺术类专业和教学之余,他不懈实践笔墨写意本质之美,阐释笔墨本体形态回归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点线成面的次序性和重复性的笔墨重构实验,表达重组构成空间形态的唯美语言回归理念,成为这时期的创作特征。如《清声追风远》(1999中国书画名人杯大赛一等奖,天津美协、天津画院)、《收》(2006浙江省中国画大赛最高奖优秀奖,省文化厅、省美协)等作品,在密实之点与疏朗之线之间,形成有序重复的无形点线转化有形物象的象外之境,倾听“众妙之门”的清音,妙达“思浩荡”畅神境地。

春风兴农园 180x180cm

2000-2006年吴越滨获上海师大艺术(美术)教育研究生班和中央美院美术理论与批评方法高研班的深造。在央美得到薛永年、易英、殷双喜等教授的学术思想传授与影响,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美术教授应具备的能力:美术创作+理论科研+教研教改的能力,即集美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能力,这种综合学术研究能力的养成,是对文化的敬畏和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创作之余他扎进了教科研中,分别完成主持中央财政基金项目、浙江省哲社科重点项目等,出版研究成果《浙江青瓷史》专著、《中国画工笔》《速写》教材等多部;入选全国省级美展和获奖近20余次,在《文艺研究》《装饰》等国家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9年他晋升为教授。

新兵 135x133cm

2013年后又分别获完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等多项;在《新美术》《美术观察》等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项目成果《青瓷艺术史》《中小学美术课教案选评》等专著多部。获中国高教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省映山红文艺理论奖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次。指导学生作品获全国省美协美展、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专业组一二三等奖等10余次,获“省优秀导师”称号。中国美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马锋辉说:“他不仅画的好,学术理论研究也很出色。”

对话 106x83

经历哲理性与唯美性创作方法的积累思考,他完成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转化:《日暖畲乡》(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春风兴农园》(建党90周年美展)、《晒盐图》(新加坡中国文化交流展)及陶艺《茶子》(第八届中国当代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等作品,秉持着写实创作方法,笔墨与造型的灵动雄劲风格凸显,体现对盛世生活的赞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院博导吴山明教授赞说:“吴越滨作品在笔意、笔力和笔势方面均较好的修养,线意灵动,得古法而融新法,体现出较高的意笔人物画品性和品格。”在参加全国艺术学科门类独立设置研讨会期间,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曹意强院长评曰:“吴越滨作品有新意、有生活、有思考,较好的体现了新时代笔墨特色与创作思想。”

清声追远 91x67cm

自2012年从浙江被扬州大学作高级人才引进后,在扬州青墙黛瓦前,与王维“水墨为上”、苏东坡“画中有诗”、石涛“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的不断对话,给了吴越滨对扬州八怪创新精神弘扬思考的方向。他开始了“墨化扬州”系列创作实验,以宿墨法为基调表现古城新貌。如《运河新曲》(2015江苏省高校美展最高奖优秀奖)等,传递出对古城清厚文化底蕴和清雅生活格调的写意。以市民生活题材,取阎立本“主大于仆”造型和“多点视点”布局之法,拓展画面空间意象,强化主次大小对比;采用宿墨灰调水渍来统一空间的整体气韵,点线间凝聚出太朴散而物我生的内涵力量。

晒盐图 219x170cm

2020年他以水为介的宿墨法,进入顺心应手的阶段,通过花鸟题材寻求现实主义创作个性化实验。《苦瓜和尚画语录》曰:“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多年的宿墨法积累,已深入其理。在集聚象征扬州中国文化的天然、清韵、厚重的《冰墨梅格图-2020系列》作品中,繁盛密点的冰梅,营造强烈视觉冲击力,一种重组空间构成的形态,在当代艺术关照空间思考中,散发出中国文化张力、艺术个性和人文情怀。我看见了“我之为我”的“吴家墨韵”之光,这正是吴越滨作品笔墨内涵具有的文化张力和人文价值所在。
细细品读吴越滨教授创作轨迹,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一以贯之”的艺术蒙养,这无疑在今天或将来都具有一种现实意义。

中国美院博导 万木春教授 2020.6.8

西子湖少女 136x67cm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