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赏析 > 正文

血液里流淌出来的雕刻艺术

2019-07-31 17:03:00

 作者:邓国云(北京宋庄非洲艺术馆馆长)

来源:《光明日报》

邓国云在西非

造型奇特夸张、节奏强烈、简约古朴、稚拙粗犷……马孔德雕塑因这些艺术特色被世人誉为“黑非洲的精灵”。

“马孔德”在斯瓦希里语中意为“田园”,是东非的一个班图部族。马孔德人主要生活在坦桑尼亚东南部和莫桑比克东北部交界的鲁伏马河畔。在他们居住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名贵而稀有的树木——乌木,其边皮呈黄白色,蕊材为紫红色或乌黑色,木质坚硬,肌理细腻、耐磨、防蛀,经打磨后光滑而明亮,大自然为马孔德人提供了天然的雕刻木材。数百年前,马孔德雕塑随着民间习俗而出现——马孔德人每年在各种庆典活动中大量使用雕塑品,如婚礼、葬礼、丰庆、祭奠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成就了马孔德人的雕塑艺术。

马孔德雕刻

马孔德人在非洲属于小民族,却是全世界最有艺术天分的部族之一。“男人从雕”是马孔德人的传统,雕刻是他们血液里流淌出来的艺术。一位叫尤瑟夫的艺人幽默而自豪地对笔者说:“我们的祖先是衔着雕刻刀降生的”。尤瑟夫从四岁开始拜师学艺,至今已有30多年的艺龄。他在雕刻时不用图纸设计,直接在木头上刀砍斧凿,随机而变,最终完成的雕刻作品却都是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但是,马孔德人擅长雕刻,却不太懂经营,木雕市场一般都是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在后厂经常能看到马孔德艺人席地而坐,埋头创作。其雕刻工具非常简单,包括斧头、凿子、刮刀、锯、铲、锉、钻等。而在前店经营的人往往是另一个民族——查加人。

非洲木雕

马孔德雕刻主要有西泰尼形、家族树形、旅游品和云形四种类型。

西泰尼在斯瓦希里语中意为“想象中的精灵或神灵”。这种神像雕刻抽象、怪诞、夸张、奇妙多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据说,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作品时便是从西泰尼雕刻中获得的灵感。这类雕刻作品是马孔德艺术中价值最高的,它最能体现作者的艺术风格和内心的意志愿望。这类作品在世界各大艺术馆、博物馆均有收藏。马孔德人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神话故事,他们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非洲木雕

家族树形,也叫乌贾马,乌贾马在斯瓦希里语中是农业合作社的意思。英文中一般把它译为“家族精神”或“友爱精神”。这类雕刻通常是把一个家族或者整个部落的人物形象以叠堆的形式、采用镂空的雕刻手法雕刻在一段木头上,以此展现他们劳动或生活的场景。人物可以是几个、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每个人物彼此相连。长者一般在最下面,意寓支撑后代,中间的人物通常是被孩子们围绕着的母亲形象。这种群雕被形象地称之为“家族树”或“生命树”,表达了家族世代传承能像大树一样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群雕最能体现非洲传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紧密关系,他们注重亲情、富有家庭观念、崇尚团结精神。

旅游品的雕塑题材主要是马赛民族(居住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一个游牧民族)的人物或动物,比如长颈鹿、狮子、河马等。这种雕刻一般采用精细的写实手法,将木质材料雕刻、打磨后,再涂上一层蜡,然后进行抛光。这类工艺品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马孔德雕刻

云形雕刻则有着更浪漫的意味,雕塑家们在进行创作之前,习惯于抬头观看天空中的云卷云舒,以获得刹那间的灵感。一位云形雕刻家说,他自幼学习马孔德雕刻艺术,学会了观云景、激发灵感进行创作,他的灵感总是来自天空中的云彩,这是马孔德人的一大发明。马孔德云形雕刻造型优雅,线条流畅,非常适合作为家居装饰。

马孔德木雕充满激情、自由奔放,它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播着非洲独特的艺术文化和精神世界,获得了世界各国艺术界推崇和人们的喜爱。

注:图片全部来自"北京宋庄非洲艺术馆"藏品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6日第13版刊登

马孔德雕刻

马孔德雕刻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热门推荐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