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紫砂的人,观赏之时便如看书画一样,不可毫涉粗浮之气。
陈顺娣的紫砂作品既有雍容素骨之感,亦有古制新意,建立传统基础之上的器韵有破立之道,又不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滥制俗器。
渔翁壶
六方石瓢壶
一帆风顺壶
香炉竹壶
八面玲珑壶
如此,看她的作品有逸趣之美,简约却不失法度。
三十多年的抟砂制壶,陈顺娣无疑是隐于闹市之中的,车马喧嚣,人境鼎沸又如何,她却躲进小楼成一统。她安静地制壶,在丛花孤竹之中觅取线条的气度,在林壑溪谷之间发现自然格调。
她是从容的紫砂艺者。
这种从容来自于她对艺术的虔诚,来自于她对生活心存美好,不矫揉做作去构建所谓的“创新”造型,也不违背紫砂的器韵而去夸张塑造一个雅俗皆恶的“前卫”。她摒弃声色,而去追寻紫砂最根本的创作语言。
但,这并不表明她局限于传统,甚至被所谓的“尊重传统”所束缚。她的作品新意既有基于紫砂的经典,亦在紫砂之外寄慷慨,以其真韵、真才、真情融于壶中。如她的《渔翁壶》,似再绘“孤舟蓑笠翁”之画境,泛舟江上之老翁隐于斗笠之下,以垂钓之姿勾勒出壶体造型,如明袁宏道所言: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此壶如处不争之地,濯缨流水不为名利所绊,故能悠然自得而为快事。又如《陶木井栏》,分别在壶嘴、壶钮、壶把三处以紫砂绞泥装饰手法塑造出木之纹理,与传统的井栏器形成不同的格韵,在表现手法上是大胆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陈顺娣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先生,后又得到师公吕尧臣的指点,其兼收并蓄,转益多师,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不同韵致,在她创办“宝鑫源陶艺馆”后,更是在紫砂艺术上精神照应。
古人“文以言志”,陈顺娣则是借作品来抒发个性与情感,通过创作与作品进行对话,以适志自娱的方式做一个淡然洒脱的紫砂艺人。“诗书之泽,衣冠之望,非积之不可”,陈顺娣紫砂作品的文化底蕴积累,也绝非一日之功。观其作品妙理清趣,隐逸高致,是令人沉醉的。